更新時間:2012-6-15 11:23:38
(
編輯:溫情
) 【
大
中 小】
手機訪問
|
|
【音響網資訊】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作為國內培養錄音人才最為出色的重要基地,以及國內一流的錄音藝術教學及科研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新建環繞聲混錄棚為日常教學、學生課外實踐、畢業作品錄制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平臺。
中國傳媒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學校堅持“結構合理、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相互支撐”的學科建設思路,充分發揮傳媒領域學科特色和綜合優勢,形成了以新聞傳播、廣播影視藝術、信息科學與技術為龍頭,文學、工學、管理學、法學、經濟學、理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相互交叉滲透的學科體系。建校50多年來,學校培養了大批廣播電視領域高層次人才,為黨和國家的傳媒事業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廣播電視人才搖籃”、“信息傳播領域的知名學府”。
錄音系概述
為適應21世紀影視大發展的時代洪流,中國傳媒大學于2002年正式建立了影視藝術學院。目前,影視藝術學院不僅是中國傳媒大學規模最大、學科專業覆蓋面最為開闊的學院,更是我國教學實力強、專業特色鮮明、最具知名度的影視藝術學院。影視藝術學院現有錄音系、文藝系、音樂系、導演系、戲劇影視美術系、廣播電視文學系、攝影系、基礎教學部及表演、照明專業等十個教學部門,學院擁有8個科研機構和9個實驗室,目前有專職教師161人,其中教授有33名,副教授有39名。
錄音系不僅是影視藝術學院最具鮮明特色的教學部門,更是目前是我國培養錄音藝術高級人才最大的搖籃。錄音系有20多年的辦學歷史:1985年招收了第一屆錄音工程本科生,由于當時的硬件條件不夠完善,由工科專業代為招生,成為“信息工程學院”的一個工科藝術類專業;1997年6月,經歷了十年初創階段,羽翼日漸豐滿的錄音工程專業從工學院中獨立出來,成立了“錄音藝術學院”;2005年更名后的中國傳媒大學對學科專業再次調整,錄音學院與影視藝術學院合并,錄音系建制保留。目前,錄音系下設錄音工程和音響導演等兩個專業方向,現有本科生、碩士研究生、藝術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全方位的辦學層次,在校生達240人。
錄音系自成立以來,在專業建設上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與改進的過程。為了更好地實現培養目標,使畢業生更加適應社會需求,錄音系對兩個專業先后進行了2002版、2005版、2006版和2009版教學計劃的修訂,對本科生課程設置進行了科學嚴謹的規劃和論證,從而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課程體系,為本專業學生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有:信號與系統、電子技術、聲學基礎、電聲學與室內聲學、錄音設備原理、音響系統設計、立體聲拾音技術、古典音樂錄音等。該課程體系體現了錄音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特點,在扎實的理工類和藝術類專業基礎課程之上,全方位豐富專業課程的教學,一方面使專業課教學更為深入,另一方面也擴大了專業的適應面。
在師資建設方面,錄音系目前擁有十分強大的師資陣容,教師70%以上為教授、副教授,中青年教師全部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擁有多位從德國、美國、日本、俄羅斯、丹麥等國學成歸來的學者和國內本領域的知名專家。這些教師中有全國知名的錄音大師、學科帶頭人;有經驗豐富、兢兢業業的老教師;有積極進取、學有專長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大家各盡其能,忠于職守,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國內錄音人才。其中,李大康、李偉、王玨、張一龍等人作為學科帶頭人,承擔著錄音系重要的教學工作。
環繞聲混錄棚的興建
作為中國錄音藝術的引領者,錄音系不僅在專業建設、師資建設方面下足功夫,力求與國際一線專業院校保持同步水平,同時也在不斷的升級和完善教學配套設施,從而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先進的教學手段。
在2010年以前,錄音系的教學和實踐主要在一個九十年代末期建成的中型錄音棚和一個八十年代中期建設的中型錄音棚內完成的,但這兩個錄音棚的硬件設備配置與聲學設計都是以音樂錄音為中心的,且因為設計時間較早,并不能滿足新興的環繞聲錄音與制作的要求。因此經過學院領導和老師的全面考慮,決定新建一個環繞聲混錄棚,以滿足影視錄音教學與實踐的要求。
錄音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王玨說:“在新的錄音棚選址問題上,我們沒有新建樓房,而是改造了一個原有的大型教室。我們發現這個教室的物理尺寸和隔聲條件非常適合建造錄音棚,經過聲學設計師的實地考察與反復論證,最終確定了基于這個教室的設計改造方案。”
錄音棚的整套設施由混錄棚、配音錄音間、設備間幾部分構成。“混錄棚總面積約為35平方米,在整個工程中占很大的比重,因為我們的主要目的是建設一個完全符合業界標準的影視后期混錄棚,同時要承擔相當的教學任務,” 錄音系教授、國內頂級錄音師李大康教授對《亞洲專業音響》記者說道。
“錄音棚的設備配置要兼顧先進性、實用性、可擴展性三方面的特點,與普通混錄棚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作為教育機構,我們的系統需要有更多更復雜的演示和教學功能,這些不尋常的設計要求在整個建設過程中經歷了相當多次的修改和討論,最終全部實現,”錄音系年輕有為的專業課教師張一龍如是說, “設備的采購和集成由傳新科技有限公司(DMT)完成,他們在錄音棚建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專業精神令我們很滿意。”
音頻系統方面,混音棚系統的核心部分是一臺被稱作業界標準的高質量Pro Tools HD工作站,多軌錄音、回放和混音的各個過程都通過它來實現。Pro Tools HD工作站包括安裝在蘋果電腦內的Pro Tools HD運算卡和外置192 I/O音頻接口和Sync HD同步器。我們為Pro Tools HD工作站配備了Digidesign C24控制臺,該產品能夠對工作站軟件部分進行全面的控制,并提供16個話筒放大器,實現環繞聲的監聽控制功能。
混錄棚還配備了Genelec環繞聲監聽系統,前方的三只音箱采用Genelec 1032A有源音箱,側方與后方采用了四只Genelec 8020A有源音箱進行環繞聲回放,LFE通道由Genelec 7070A重低音有源音箱來回放。前方三只音箱與重低音音箱位于投影幕布的后方,所以選用了可透聲投影幕布,同時將三只前方音箱的中高頻做一定程度的增益。
硬件效果器方面選用了一臺Lexicon最新推出的環繞聲混響器PCM96 Surround,通過AES/EBU數字接口與192 I/O相連,同時也可以通過IEEE1394接口與蘋果電腦直連,在Pro Tools工作站的軟件界面中以RTAS插件的形式直接調用。
Pro Tools工作站還配備了Sonnox Elite效果插件套裝、機器控制軟件MachineControl、文件格式轉換插件DigiTranslator、杜比5.1編解碼插件Neyrinck等,這些插件和軟件使工作站的功能更加強大,應用范圍更寬廣。
與此同時,顯示系統由兩臺液晶顯示器、一臺液晶電視和一臺視頻投影儀構成。新建成的顯示系統具有以下功能:在進行配音和剪輯工作時,雙屏液晶顯示器顯示Pro Tools工作站的軟件界面,如果同時在進行教學,液晶電視和投影同步顯示液晶顯示器的操作過程;進行混錄的過程中,雙屏液晶顯示器顯示Pro Tools工作站的軟件界面、投影和液晶電視同時顯示參考畫面,如果同時在進行教學,液晶電視能夠顯示Pro Tools工作站的界面;在進行混錄過程中,如果不打開投影與液晶電視,只看雙屏液晶顯示器,要求一臺顯示Pro tools工作站,一臺顯示參考畫面;當有外部錄像機、攝像機、DVD播放機等等一切視頻源接入系統時,所有的顯示設備都能實時顯示或切換來自這些視頻源的視頻內容。同時影視藝術學院還購買了Avid公司的Mojo SDI與Pro Tools系統相連接,實現了Pro tools工作站的實時視頻采集功能,因此顯示系統可以顯示并切換工作站內采集過程中的畫面和采集好的視頻;混錄棚與錄音間沒有設計觀察窗,所以通過攝像頭與監視器來實現實時圖像交流,此系統具備雙屏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和投影直接自由切換交流畫面的功能。
為了達到以上較為復雜的視頻顯示與切換,來自DMT的系統工程師王宇菲專為此設計了一個獨立的視頻跳線盤,這個跳線盤不但可以實現上述要求的功能,還實現了其他的諸如任意視頻設備互聯等擴展功能,為錄音棚日后的升級打下良好基礎。
該項目負責人宋昭教授介紹道:“混錄棚于2009年9月開工,2010年1月正式完工后就面向全校師生和業內音頻工作者開放。該混錄棚深受師生和業內人士的好評。”影視藝術學院選擇Lexicon、avid、Genelec、Sonnox和Neyrinck的產品體現了學校對學生教學的責任感和對錄音藝術的不懈追求。
配合錄音室的話筒、監聽和視頻監看設備,新建的系統可完成配音、擬音、電影電視環繞聲后期制作等工作。
展望未來
目前,中國傳媒大學錄音系在國內相關院校中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在近幾年國際和國內各種錄音作品評獎中,各屆畢業生以越來越強勁的勢頭,贏得各種錄音藝術獎項,其中的佼佼者已經躋身“中國十大錄音師”行列。歷年的畢業生遍布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際臺、各省市電臺電視臺、高等院校、文藝團體、音像公司和文化事業等單位,大部分都已憑借出色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成為各單位的業務骨干,為我國傳媒事業發展貢獻了不可缺少的力量。
作為培養新世紀聲音藝術創作大師的搖籃,同時作為中國一流的聲音藝術教學及科研單位,我們相信在當前我國傳媒事業大發展的形勢下,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錄音系的全體師生一定會以更加飽滿的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以更大的熱情抓住機遇努力進取,推動我國錄音藝術的發展,推動中國音樂、錄音作品走向世界。
www.cuc.edu.cn
www.dmtpro.com
更多相關:
音響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傳新科技,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音響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