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6-14 16:09:16
(
編輯:溫情
) 【
大
中 小】
手機訪問
|
|
【音響網資訊】未來兩年,全國18個省市將有29家大型劇場相繼建成,總占地面積預計在170萬平方米左右,預計總投資額將在240億元以上,平均每年將有近10家大劇院建成并交付使用。這是剛剛在京召開的第十屆中國國際演藝設備與科技論壇上公布的一組數據。
大劇院、博物館等文化場館在各地的興起如雨后春筍,一方面讓熱愛文化活動的民眾頗感興趣,但另一方面也招來了一些質疑聲音:目前大部分地方文化場館都是國有性質的,基本靠財政撥款維持運轉,長期“入不敷出”,在新一輪投資熱下,政府該如何解決未來越來越多的已建文化場館的可持續化運營問題?
現狀
文化場館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基本內容,也是我國建設文化強國、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當務之急。“政策的扶植鼓勵必然是好事,但各地政府也要理智應對‘文化’事業的發展。”有業內專家指出,各地紛紛上馬的文化場館建設中卻難免出現同質化現象,并沒有充分考慮到未來的可持續經營。
以大劇院為例,2010年至2013年間,全國已建成和將建成的大劇院在40家左右,總投資規模預計在320億元以上,平均每年要建成10家大劇院,建設力度、投資規模、占地面積等均超以往。
據國家文物局2010年的統計,目前全國共有博物館超過3000座,其中民營博物館不足500座,絕大多數博物館多年來入不敷出,必須依賴財政撥款才能維持基本開支。
業內人士指出,公益性文化場館資源開發利用效率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公益性文化場館經營管理者缺乏提高利用效率的積極性;二是無效消費擠占了文化場館資源,一部分免費開放的文化場館變成了休閑場所,大大降低了文化展品資源的利用效率,部分文化場館定位不清,破壞了文化空間的氛圍。
出路
“沒有對未來前瞻性的話,就沒有文化的高度和亮點。”談到城市文化空間的可持續發展,畢業于德國慕尼黑美術學院,且擁有多年運營藝術空間經驗的深圳藝術家滕斐借向記者介紹。
縱觀全國各大城市的美術館、博物館管理,有的只是多了館長和副館長,而不是學術的權威在對未來有清晰的規劃和指導上做出有文化含量的東西,也不會吸引到外面投資企業的注意。
當下比較常見的現象是,當文化空間遇到運營問題時,理由通常歸咎于錢不夠。像深圳的雕塑園,全部租給了設計公司,一個公共空間變成了二房東,整個文化的味道就變質了。
“國內很多文化空間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沒有找對方向,其實我們缺的是好的策劃人,是人才。”滕斐的觀點是,一定要請到國內乃至世界認可的專業策劃人來做藝術總監、學術顧問。文化館管理方面,請到有能力的人才產生文化效應和專業高度。有好的策劃人,無形中會因這種品牌高度吸引一些大企業注意,投資。同時還有一點,何為好的策劃人,并不是把政府的錢都花掉,他還必須具備成本管理的意識,做到綜合效益最大化。
滕斐認為,人才方面有一個樂觀的前景,是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國外愿意選擇藝術管理類的專業來進修,如果這批青年未來回國發展,他們的力量不容小覷。
政府對文化空間不該有“包辦”思維
觀察
從國際大都市的經驗來看,商業性的文化產業自有商家來辦,無需政府(除必要的管理以外)過多的關照,真正需要政府扶植的是那些無法盈利但卻能造福平民百姓的文化領域。
很多時候我們注意到,在歐美國家,政府是不可能投入很多錢給藝術館的,因為拿納稅人的錢去投入建設和運營,市民是不允許的。只能適當的去給。
近20多年來,紐約市政府對文化發展,尤其是非盈利性的文化產業一直實行扶植政策,比如經濟補貼、免稅政策等。如布魯克林音樂廳和從曼哈頓搬過去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從而帶動了這兩個地區的文化發展。
“文化空間可以成立董事會”滕斐給出建議,讓政府和提供贊助的大企業代表作為董事會成員,這個董事會里面,再去管理者,具體負責運營。藝術空間有時候在政府方面,一定要有政策,比方說,除了不收租金還要免水電,中國很多創意園從開始就是新星之火,煽動文化和骨干之前一定要給好的環境。
對企業而言,德國有政策規定,企業拿出一定比例運營資金購買藝術品是不納進營業稅的;公共建筑和市政辦公大樓可支出6%~16%的建筑費用于購買藝術作品。“以德意志銀行為例,級別不同的經理還可挑選不同等級的藝術家作品。這個方式效果特別好。增加藝術品市場效益的同時,對企業和個人也都是一種認同和鼓勵。還例如德國的安年保險,十年前就投資了相當于4000萬人民幣的資金用來購買藝術品。”
無論是藝術工作者還是政府、市民,怎么制造良性的可持續的行為,不是第一筆就把錢給賺了。政府不能用太大的資金去扶持。正確的模式應該是讓金錢來追文化,而不是金錢帶領文化。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就曾表示,在城市化加速發展進程中,文化場館不能再囿于傳統框架,不能再將博物館的活動空間和影響范圍限定在館舍之內,應盡快實現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的轉變。
更多相關:
音響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南方日報,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音響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