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你說”——智能音箱正走進千家萬戶,美妙的聲波點綴著人們的生活。
在這些美妙的聲波背后,有著天貓精靈、京東叮咚、百度大金剛等響當當的智能音箱品牌;在這些響當當的品牌背后,有著一家難以離開的行業領先供應商,它就是A股上市公司奮達科技。
奮達科技,是一家以揚聲器起家的科技公司,創立26年來,一直與“聲”結緣,并圍繞智能硬件產業鏈,一步步形成了電聲產品、健康電器、智能穿戴產品、智能終端金屬件以及智能門鎖五大業務板塊。
日前,奮達科技創始人、董事長肖奮做客《直面掌門人》,講述他的創業故事。
“電聲行業的春天已經來了。”在IoT(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智能音箱的規模化大發展的背景下,肖奮相信,奮達科技正在迎來最好的時代。
倒逼創業 與“聲”結緣
還在讀大學的時候,肖奮買了一臺單卡收錄機,這是他省吃儉用幾個月后用積攢的生活費換來的。這為肖奮與“聲”結緣的事業埋下了伏筆。
肖奮的第一次創業,就很“響亮”。那是他大學畢業后的第三年,1988年9月,肖奮與兩個朋友在深圳合伙開了一家喇叭廠,創業資金來自于從親朋好友處借來的2萬元錢。
半年過后,砸進去2萬元錢沒聽見個響,工廠就因沒有業務負債40萬元,肖奮因此背上8萬元的負債。
“到1989年,每個月光利息就要2400元。我在國企上班,和妻子加起來每月工資才600多元。算下來,我倆就是不吃不喝,要一輩子才能還清債務。”肖奮回憶道。
是繼續,還是作罷?在命運抉擇的關口,肖奮一咬牙,辭職“下海”,全身心投入創業中去。
“這既是沖動,也是倒逼。”肖奮說,從哪里跌倒,就要從哪里爬起來。
“下海”后,肖奮仔細尋找虧損的癥結。他發現:“虧損是由于另外兩個股東還在用國營企業的思路,也就是做庫存,而不是根據市場需求來做產品,所以積壓了30多萬只喇叭沒賣出去。”
肖奮相信,只要把事情做好,就一定可以賺錢,并能成就一番事業。為此,他對庫存進行了一次大返檢,30多萬只喇叭中,就有一大半不符合質量要求。肖奮果斷地砍掉了不合格品,重整業務。
16天后,他的工廠就拿到了第一張訂單。半年后,工廠此前虧損的40萬元就被填平。
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肖奮說,自己是“憨仔”性格。“創業20多年,一次次的挫折,最終都變成了促成自己更上一層樓的階梯。誰說挫折不是財富呢?”
奮達科技,表面看是由肖奮之名而來,實則有著更深層次的寓意:盡自己與奮達人之不懈努力,達到客戶、員工、供應商、利益相關方等多贏的結果——奮發有為,達聞天下。
1993年,肖奮懷著這樣的信念,創立了奮達科技。1998年,奮達科技介入有源音箱的研發生產。
上述5年間,奮達科技先后為康佳、康力、創維、高路華、奇聲、時尚、金正等品牌生產過喇叭和空箱,并為TCL、長城、七喜、海爾等品牌生產過電腦配套音響。5年間,奮達科技由初創時的3人,發展到400多人。
肖奮很喜歡音樂,對聲音也很敏感。他向記者描述了一樁往事:當初做喇叭時,公司沒錢去購買儀器,肖奮就用借來的儀器模擬手繪頻響曲線,誤差不超過1.5個db(分貝)。后來,奮達科技每研發一款全新的音箱,肖奮在樣機最終定型前都先要自己監聽、驗證后,才送出廠交付給客戶。如今,肖奮已成為一名資深電聲技術專家,在音響行業具有廣泛知名度,先后獲得“中國音箱十五年風云人物”、“深圳百名行業領軍人物”等榮譽。
1998年,奮達科技不再滿足于代加工。肖奮意識到,企業要長遠發展,就必須創建自己的品牌。F&D(奮達)的品牌就此誕生。
不過,試圖一炮打響的F&D(奮達),還是走了一段彎路。
肖奮說,當年,有些品牌通過廣告戰術,一夜打成知名品牌。看到這些案例,肖奮不禁動心。
“1998年下半年,品牌創立之初,公司也邀請了幾位策劃人員,通過一個月時間的策劃,方案出臺。那時,感覺仿佛也能一夜成就奮達偉業了。”1999年,公司斥資2000多萬元,在多家電視臺打廣告。但事與愿違,奮達的品牌非但沒有一炮打響,反而讓原本健康的資金鏈變得岌岌可危。
“當時的廣告投放好比是,開進去的是一輛本田車,出來的是一輛拖拉機。”肖奮回憶說,由于生產條件、產能、市場營銷網點沒準備好等原因,公司在投入大手筆的廣告后,反而讓局面變得很被動。
其后不久,公司財務給肖奮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廣告再繼續投放下去,資金鏈可能斷裂,公司很可能不會再有翻身的機會。
肖奮只得喊停。他和團隊開始反思原因,并向自己“開炮”。2000年春節剛過,肖奮和十幾名公司高管連開了兩天閉門會議。“主題就是批判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要把我的腦子給洗干凈。”肖奮說:“我必須檢討自己的決策失誤,并誠懇地接受批評。”
此役過后,肖奮也認清了奮達的形勢。公司產品的品質管理和設計能力跟不上、銷售網絡沒鋪開,這些問題不是廣告可以解決的。砸進去的2000萬元顆粒無收,原因也在于此。
此后半年間,奮達科技憑借良好的誠信得到了供應商的賬期支持,解決了資金緊張的問題,并根據自己的企業特質確立了三大策略:一是自創品牌在包括國內市場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市場銷售,二是為大企業做ODM(即代加工),三是打開國際市場。由此,奮達科技邁出了踏實穩健的發展步伐。
軟硬結合 “聲”迎春天
2014年11月,亞馬遜推出一款全新概念的智能音箱Echo,其最大亮點是將智能語音交互技術植入傳統音箱中,從而賦予音箱人工智能的屬性。
那時,肖奮就意識到音箱的“入口效應”。他說,音箱將不再是一個獨立的產品,而是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將成為一套集約化、小型化的系統。
亞馬遜扇動了“蝴蝶的翅膀”,包括BAT在內的國內互聯網公司通過巨額補貼,掀起了一股智能音箱風暴,從而直接推動了智能音箱的規模化發展。
全球知名調研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歐睿信息咨詢)的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國內智能音箱市場銷量累計達2756萬臺。以天貓精靈為例,2019年“雙11”期間,天貓精靈合作定制產品中,共有41項成為天貓行業第一,智能空調、智能洗衣機、掃地機器人等10個品類銷量超過10萬臺。此外,在天貓精靈平臺上,共有105萬筆通過“說話”的方式支付成功的訂單,176家品牌參與語音購物。一個以音箱為入口的IoT生態正在不斷完善。
2017年開始,奮達科技成為阿里最早一批的代工廠之一,也一直是天貓精靈系列智能音箱的主力供應商。如今,除了天貓精靈之外,公司的核心大客戶還有京東叮咚、百度大金剛、Best Buy(百思買)等主流智能音箱品牌。
“一臺智能音箱有650至800個元器件,其復雜程度并不遜于智能手機。”肖奮稱,要把握住機會,奮達科技必須堅守兩個底線:一是提高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企業就會具備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可能;二是在智能音箱時代,電聲起家的企業比傳統電子制造企業更容易把握好生產環節,要利用好自己在電聲技術上的優勢,搭好護城河。
肖奮給奮達科技作出了定位——“新型智能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務商,也是國內少數能夠解決軟、硬、云一體化問題的智能硬件企業”。這意味著,奮達科技在專注于硬件制造能力的同時,還將具備系統集成和定制化解決方案的能力。
此前在接受機構調研時,奮達科技透露,公司擁有穩定且不斷拓展的優質客戶。目前訂單充足,產線處于滿負荷運行狀態。言下之意,智能音箱將成為公司未來業績的重要增長點。
“智能音箱的興起,將公司電聲業務的天花板又抬高了兩層。行業的春天已經來了。”肖奮說。
在智能穿戴領域,奮達科技5年前從運動手環產品便開始介入,目前,公司已成為華為、飛利浦、迪卡儂等全球知名企業的合格供應商。受華為訂單增長影響,2019年上半年,奮達科技智能可穿戴產品營收同比增幅達1300%。
“隨著5G和物聯網的崛起,智能穿戴還將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肖奮透露,為迎接5G機遇,公司已經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正圍繞已有產品線進行全面布局研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