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5.27億元,2013年14.42億元—這是北京演出市場近兩年的“進賬”。在連續數年保持增長之后,去年北京演出市場票房出現同比為5%的下滑。不過,這個很難稱得上漂亮的數字,非但沒讓演藝界彌漫失落感,反而帶來一絲欣慰。從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到中央五部委聯合發出《關于制止豪華鋪張、提倡節儉辦晚會的通知》,“節儉令”影響下的演藝生態正在發生變化,曾經看似繁榮的演出市場正在擠掉泡沫,消退浮腫。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讓演藝市場泡沫擠掉
“大堂會”易滋生腐敗
“超過萬家演出公司倒閉”的消息,去年底開始在業界風傳。不過,從有關部門掌握的統計數字來看,這個說法顯然太邪乎。根據文化部《2013文化發展統計報告》,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有藝術院團7321個,其中,各級文化部門管理的藝術院團2128個,民間職業院團4550個。“這里的藝術表演團體是指在文化部門領營業性演出許可證的單位,包括企業在內。”文化部相關負責人解釋說。
不過,一些曾經靠大晚會撈錢的公司目前難以為繼,卻是事實。“如果要說誰倒掉,應該都是那些做大晚會的公司。”資深編導、演出活動策劃人劉國超直言不諱,“嚴格說來他們其實都不能稱之為公司,公司是要進行投入與產出的經營,要創造利潤和價值,他們頂多算是‘搞活動的投機者’,為個別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搞一些‘自娛自樂’的項目,對推動演出行業發展沒有絲毫促進作用。”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北京華唱兄弟公司總經理何京斌,這位在北京演藝市場闖蕩了十余年的演出商表示,對于一直在市場里搏擊,靠票房盈利的民營文化公司來說,“節儉令”并未帶來多大的所謂沖擊。另外,劉國超、何京斌都提到,不少“大堂會”“大晚會”不惜代價邀請一些明星出場,如果動用公款來為其高昂的出場費或演出費埋單,就容易造成腐敗行為的出現。
“超過萬家演出公司倒閉”的消息過于夸張
大編大導“錢途”黯淡
“受‘節儉令’影響最大的是那些大編大導,是那些身價虛高的晚會歌手。他們曾經是大晚會的最大受益者。”有不愿具名的演出商透露說。對此,何京斌也深有感觸:“那些所謂的大導演,動輒能接到上千萬元投資的慶典晚會,他們掙的不是導演費,而是高昂的制作費,他們有自己的舞美、服裝、燈光等御用人馬,這里面都存在暴利。”
不少地方大型節慶晚會的一大開支,是演出策劃與轉播費。這些晚會的主辦方往往會邀請一些“大臺”的名導來擔任總策劃、總導演,既能保證演出質量,也能通過其人脈關系安排晚會在電視臺播出。“如今,各大電視臺都對臺內員工進行了嚴格要求,臺里導演們都不敢出來攬活兒了。”一位電視業界人士私下透露說。
受影響較大的還有所謂“晚會歌手”。“他們往往受大晚會、慶典的青睞,這些活動由地方政府埋單,不差錢。他們唱兩首歌就有幾十萬元進腰包,還是稅后收益,但在真正的市場環境里根本得不到這個價。”何京斌說。可是現在,許多晚會歌手已經“銷聲匿跡”。在劉國超看來這是好事:“一方面,歌手們虛高的身價必然降下來;另一方面,所謂‘對口形還音’的晚會假唱現象會杜絕。歌手們以前靠關系,以后得靠自己,要想著怎么提高藝術水平。”
“節儉令”對民營企業影響不算大
把市場還給真正經營者
當一些人抱怨被“節儉令”砸了飯碗的同時,有些演出公司老總卻是笑容舒展,因為市場生命線有了更大提升。
節儉令’對那些靠市場、靠觀眾的演出商來說倒是利好。”劉國超說。他的公司每年春節前都在人民大會堂做北京新春音樂會,票房一直不錯,今年也不例外,“只要你做的演出創意好、品質好,就不愁賣票。就像北京新春音樂會,從來不依靠團單,都是老百姓買票,一點一點積累起了品牌效應。”
還有一點讓劉國超覺得特別提氣,“過去,一些大型舞美公司對我們這樣公司的項目不太看得上,10萬元、20萬元的項目,在他們眼里都不叫活兒。現在不同了,他們的大生意受影響了,對我們的活兒也開始看重了。”另據他透露,北京某演出場館曾經有個“潛規則”,只要用其場地做項目,就得用其捆綁的舞美公司,否則免談,“現在他們不再那么牛氣了,也明顯弱化了這個談判條件。”
演出場館的場租“不再瘋漲”,這也是劉國超所期待的,“以往每到年底,一些大型演出場館都很緊俏,租金年年漲。現如今市場泡沫被擠掉了,場館租金也該回歸理性了。”
文化企業在陣痛中轉型
“由于政策的調整,之前演出市場不正常發展所導致的泡沫,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市場所擠壓,這必然導致表面上演出市場的陣痛和暫時的冷清。但隨著市場由畸形飽和,逐漸過渡到正常的饑餓需求,演出市場就會回歸到應有的發展軌道上來。”北京市演出公司負責人張海君的話,是很多人的共識。
其實,伴隨“節儉令”出臺,不少演出公司已經開始重新定位,另謀出路。去年底,北京華唱兄弟公司將原計劃的大型歌舞演出,調整為上演話劇《四世同堂》,沒想到市場效果出人意料,近6000張可售票全部售罄。何京斌說:節儉令’出臺后,我明確知道依賴包場、團單來保障票房的路子肯定走不通了,所以果斷改變了策略。”
不少主要運作新年音樂會的演出公司也開始調整航向。北京某演出公司宣傳負責人說,他們公司每年都做新年音樂會,因為有團單生意,所以沒怎么為票房發愁,“可去年完全不一樣了,票房不好,團單絕跡,我們公司未來將調整方向,做那些實打實靠普通觀眾買票的項目,比較有保障。”
另外,文藝院團也在積極探索轉型之路。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摒棄“奢華大歌舞”,主打“成本低調、藝術高調”;常年“漂”在北京、以給大晚會伴舞為生的吉林市歌舞團,其副團長冷明宇也透露,他們正在開辟“新戰場”,將給大家一個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