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KTV的歷史由來和發展
|
|
【音響網資訊】
根據智聯招聘對3000多名職場人的職場人夜生活調查結果顯示,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文化生活的豐富,能夠給人們提供的休閑娛樂場所也越來越多------酒吧、KTV、影院、劇院、健身中心等等,在這么多的選擇中,KTV以46%的選擇率排名各大場所之首,看來引吭高歌一曲仍是職場人夜生活的主要形式。
據2009-2010年中國KTV市場消費者群體及消費動機分析結果顯示,KTV消費群體和場所可以分為三類:一、以學生或剛參加工作的人為主的量販式KTV;二、以白領休閑娛樂、親朋聚會為主的Party式KTV三、以商務應酬為主的夜總會式KTV。這些消費者具有的共同特點是:一、年輕時尚,喜歡新鮮事物;二、獨具個性,追求高質量生活;三、收入偏高,是消費的中堅力量;四、受教育程度高,接受能力強,品牌忠誠度高。
然而,很多消費者知道如何唱出好聽的歌,卻不少人對KTV的由來了解甚少。KTV是如何在大陸生根發芽,又是如何發展壯大,KTV里面的音響到底是如何設置才能達到想要的音效效果呢?下面編者就向大家進行全面的闡述。
KTV的歷史由來和發展
KTV就是Karaoke(卡拉ok)TV的簡稱,一般認為是由日本傳入港臺,繼而“橫掃”整個中國大陸,于20世紀90年代風靡兩岸三地。
中國以前根本沒有什么像樣的娛樂生活,當時的年輕人都留著鴨尾巴式的長頭發,穿著喇叭褲掃大街,手里還拎著一般的錄音機,然后三五一群的找個角落跳迪斯科。自從十多年前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尤其自臺灣開放探親以來,西風、港風、臺風漸染中國大地,臺港的流行文化襲卷中國,不但影劇、流行歌曲,早已“反攻大陸”,深入人心,而且許多港臺的娛樂形式,也進駐大陸,成為當地人們的生活要件,卡拉OK就是其中翹楚。早期的卡拉OK沒有MTV畫面,沒有跳動的字幕讓人掌握節拍,更重要的是,所有客人在同一營業大廳中,依桌號輪流上臺,執握現場唯一或唯二(對唱或合唱)的麥克風。
而漸漸地,隨著大陸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尤其是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娛樂放松需求的激升,過去開放式的卡拉OK被布滿大街的KTV取而代之。KTV包房的私密性使得人類的自我意識得到空前的釋放,每個人都想“秀”上一把,含蓄矜持的中國老百姓也迸發出了如此的熱情。
KTV迅速地取代傳統卡拉OK,自然有其有利條件。首先,MTV與卡拉OK的結合,可以讓一般人跟上音樂節奏,不致因抓不到前奏、間奏的結束點,在臺上發呆,也免于節拍錯誤,荒腔走板的尷尬。其次,包廂的設計讓一些原本羞于在大庭廣眾之前“演唱獻藝”的顧客,因為聽眾的范圍減縮成朋友圈,于是在開頭的裝模作樣,故作沒興趣狀之后,也跟著搶麥克風,唱個不停。當然,因為改為包廂,麥克風的「競爭者」銳減,點唱率大幅提高,也是吸引客人的地方。
這種消費形態的改變,事實上是一種文化形態的改變。傳統卡拉OK的風靡,在于它滿足了非職業歌手的表演欲望。改變了由職業演員表演給顧客觀看的模式,反而是由顧客花錢去得到表演的機會。然而,由于表演的公開性,國人特有的含蓄性格,使得許多有表演欲的人望而卻步。KTV包房的出現成為了這種狀況的轉折點,它將公共空間轉化為私人空間,解除了許多人內心羞怯靦腆的顧忌,在熟悉的家人朋友面前,一個相對私密的空間里盡情地放聲歌唱,放飛自己的心情。其次,人數的減少和設備的改進使得人們獲得更多的的演唱機會,也提供了更簡易的演唱形式(畫面、字幕)。KTV以它的簡易化和私密化,迅速得到社會普遍的喜愛。
隨著KTV市場的不斷成熟,以及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KTV市場在無形中進行了市場細分。順應市場需求的量販式KTV應時而生,它憑借著高品質的服務、優良的硬件環境、靈活的價位經營、文明健康的新面貌,受到了社會各階層消費者的歡迎,特別是廣大工薪階層。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注冊登記的各類歌廳有上百萬家;上海僅量販式KTV就有三千多家。據業內人士分析,我國經濟發展現在已經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在這樣的經濟背景下,KTV娛樂業在未來的3至5年還將處于高速成長期期。
頁碼:
1
2
下一頁
更多相關:
音響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慧聰網,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音響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