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1-12-12 8:41:20
(
編輯:孟子默
) 【
大
中 小】
手機訪問
|
|
【音響網資訊】作為一名從上中學就對耳機感興趣的發燒友,使用過的器材不在少數,但這么多年來心中未免還留有遺憾。這種遺憾不是買不起世界上最貴的器材,而是在HiFi領域缺少中國國產品牌的身影。或許你會問,十多年了,各大廠商就算是抄也應當抄出來了,但為什么至今我們還是沒有什么品牌或產品能夠拿得出手?
其實,國產耳機品牌在近幾年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都足以發展成世界級的品牌,但從產品來看,依然是繞著核心技術走,賺著薄利多銷的錢。目前來看,國內耳機廠商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 沒能力,沒資金,沒追求
在眾多品牌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既沒有研發能力也沒有雄厚資金的小廠商,這部分廠商往往周游在二三級城市當中,用各式各樣的山寨名稱吸引眼球,自然也沒什么追求,不考慮售后,不考慮質量,只要用手頭的錢賺一筆即可。千萬別小看這些山寨廠商,它們通過高利潤的產品迅速鋪貨,對正規品牌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并且降低了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印象。
● 有能力,沒資金,有追求
這部分廠商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在近兩年,一部分發燒友自創品牌,通過三五人的合伙打造國產HiFi品牌。它們有足夠的信心,有一定的調音能力,并且注重產品質量,通過一段時間的銷售已經在發燒友中間得到了不錯的口碑。但是,國產HiFi品牌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資金。他們沒有雄厚的資金作支撐很難將圖紙轉換為產品,所以這些品牌只能采用游擊戰的方法生存。
● 有能力,有資金,沒追求
有能力,有資金,沒追求的廠商往往是積累了足夠多的資產,并且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我國許多耳機品牌都處于這個階段,他們手中有大把的錢,但卻不知道如何投入,是繼續投入短線擴寬市場,還是花大把的錢放到技術研發上?
我們看到,前面的選擇是立竿見影,可以在短時間內靠自身實力賺到一筆錢,而后者的選擇很有可能是短期沒有回報且耗費大量的資金。我們的品牌往往就是在這個十字路口出現了迷茫。其實,我們看一下那些成功的耳機品牌,他們擁有者幾十年的歷史,在這幾十年里,并不是每分鐘都為了追求高昂的利潤,反而是一些不賺錢的技術投入成為十幾年后的競爭力。
例如前段時間我們所評測的動圈、動鐵混合技術,這種組合是在很多年以前就被提出來的,也是必然的。然而,并沒有任何廠商或品牌去涉及,正是因為這種看似費力不討好的技術不會在短期帶來利潤,讓國產品牌的注意力沒有在技術上。假如我們的品牌能夠從零研發,在未來幾十年必定會有立足之地。當然,類似于動圈、動鐵混合技術可能對于小廠商來說的確有困難,但我們在跑量的時候也應當從產品質量做起,逐漸成為一個品牌而不僅僅是工廠。
聲學本來就是一個漫長且需要一定沉淀的技術,相信隨著資金與占有率的提升,我們的品牌也能在未來成為以技術為核心的企業,我們也希望各大論壇里出現更多的國產品牌。
更多相關:
音響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ZOL,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音響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