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是一個需要爭、需要搶的地方,留在舞臺上真的很難。”
在音樂行業缺乏展演平臺的當下,《舞臺2023》通過獨特的賽制,打造出一場具有先鋒意義的“舞臺生存實驗”。開播至收官持續高開高走,憑借炸裂的舞臺生存模式、反套路的內娛舞臺表現和成熟藝人班底的熱度造勢,《舞臺2023》締造出一條音綜領域的爆火之路。
我們邀訪幕后主創團隊對《舞臺2023》進行了一次全面復盤,探索炸裂舞臺的締造過程。
本次《舞臺2023》舞臺秀部分由王嘉爾Jackson擔任創意總監,劉子夏ZiXia擔任舞臺總導演,戴宇軒Riddle帶領的OneDragon studio承接所有秀部分的設計和制作。
左起:戴宇軒Riddle、王嘉爾Jackson、劉子夏ZiXia
OneDragon工作室,一群熱愛舞臺的年輕導演,以視覺導向為先,以人為本,以角色為魂,固以音樂為血肉;“花小錢,辦大事”的方式構建讓人記得住的舞臺。
“在設計之初,通過開會探討得出了“不做秀,只做人”的戰略方針,原因是,目前有太多的節目,形式大于內容,在這樣的百花齊放的秀時代,我們應當殺出一條不一樣的道路,以區別于同類型音樂綜藝節目。”
“不做秀,只做人”是一個需要克制的手法和方式,不一定所有的有創意的、好的東西都適合這個舞臺。在初舞臺部分,嚴格貫徹落實“0道具置景、0視覺包裝、0舞臺特效”的原則,所有的設計更好服務于人,服務于歌。
這些設計不再是泛泛而談,不是大面積的設計語言,而是細節把握,和燈光溝通關于情緒,關于人在舞臺上的表演張力傳遞的故事。
比如設計張郁梓初舞臺《精衛》,拿到音樂后,結合張郁梓音樂劇專業第一的特色,腦海里的設計首先是突出選手表演張力,經過思考再三,用了一個古裝劇里經常用的手法“抽簪散發”作為表演張力打開的突破口。
在進場籌備以后,發現了場地的特殊性,還有一個地下可制景空間,對光的把握會比較大。其次例如周深的《人是_》,四公的吳美豚,總決賽的《Nothing in my heart》,慶憐的《music》。
項目由唐焱擔任藝術總監,張意擔任舞美總設計帶領寒霜視界團隊執行設計與細化。基于對節目理念、舞臺規則的深度理解,本次舞美設計打破以往大屏為主視覺的定義,利用3組天軌道,18個數控車形成螺旋動勢,與燈光、屏幕、視覺配合,呈現一個動態、多變、美輪美奐的舞臺。
“螺旋狀動態舞臺是最終呈現,本質上,這體現了‘以人為本,行無止盡’的舞臺理念——動態的舞臺,可最大可能滿足節目不同風格舞臺歌手的舞臺表現需求,助力歌手們將想呈現的表演,在舞臺上更完美地呈現出來。”燈光團隊介紹道。
此次,燈光總設計武磊平帶領北京川石團隊,在內測舞臺、初舞臺、一公舞臺、三公舞臺、四公舞臺及總決賽舞臺等多個階段,帶來更為特殊且契合選手表演的燈光設計。
王嘉爾 與 武磊平
內測舞臺的圓形主舞臺貫徹了“旋渦”的舞美設計理念,在舞臺頂部采用了300多臺BL100染色燈加DIY燈罩的置景,旨在突出以中心圓舞臺為主的空間層次感。為了讓光更加勻和,人物更加突出,增加了透光布,使圓舞臺上方的BL100與燈光架形成一個大的燈罩造型。
大燈罩同時也作為舞臺置景,可進行升降,在特定高度時又呈現另一種包裹式的舞臺氛圍,將現場目光聚集在選手的表演上,豐富整體舞臺呈現的效果。此外,燈架中心還增加了無極旋轉燈具560Z,成為導播鏡頭畫面銜接的點睛之筆。舞臺背景燈光則由1060、560緊密安裝,多燈組合而成,帶來震撼的矩陣效果。
初舞臺 李佩玲
初舞臺 安琪
初舞臺 奧斯卡
初舞臺 鄭卓熙
一公舞臺增加了18條可在軌道上上下左右移動的數控,舞臺表演更偏向于戲劇故事的呈現,隨著音樂娓娓道來。因此,燈光呈現上要更具吸引力和沉浸感,要有明有暗、有冷有暖、有繁有簡,隨著表演起伏變化。用燈光烘托出舞臺的戲劇演出氛圍,對表演進行“二次著色”,讓舞臺更具故事感。
二公 李天責
二公 吳垚滔
燈光的多元性和創造性在三公舞臺上完美體現,三公舞臺的燈光燈架造型采用了“米”字形數控Truss打造出穹頂的既視感,還延展了中心圓舞臺及旁邊懸臂通道舞臺的空間關系。數控與燈光協同音樂一起詮釋show案中導演和選手想表達的內容和情緒,充滿動感、激情與生命力。
三公 包威爾
三公 徐子未
總決賽舞臺上多個節目利用水霧和投影等呈現方式,因此對燈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配合舞臺裝置和表演的同時,燈光還要做出了突破性設計,所以,大方向上根據歌曲表達的故事情節、律動節奏做燈光變化,追求簡約大氣,層次分明的視覺效果,配合視覺呈現和道具,多維度營造立體舞臺空間感。
《舞臺2023》由何飚擔任音響設計,胡偉、畢智鈞擔任音響統籌,音響團隊來自北京大東華翰視聽設備有限公司和廣州高達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現場環境對于音響有著較大影響,此次舞臺是圓形的舞臺并且觀眾是滿覆蓋在主舞臺周圍,導師的聽音位是一個相對偏離舞臺的位置,很難在主舞臺找到對稱的PA音箱位置,PA控臺位置不在主擴音響覆蓋范圍內。音響團隊需要克服種種因素去完成節目的音響設計。
由于舞臺是圓形的,所以在主擴音響的設計上,音響設計何飚把舞臺聽音區劃分成了三個區域:
第一個區域:導師席聽音區
有效滿足了導師區沉浸式立體聲的聽音需求,使導師能捕捉到聲音的每一個細節,在聆聽和評判時才能正確分析每一位學員的特色和問題,充分的保證了在聲音上的公允度。
第二個區域:導師席側方樂隊前區加附近觀眾的聽音區
此位置既要避免干涉到樂隊的拾音,又要避免對導師聽音區的干擾,并且要滿足此區域觀眾的沉浸式聽音需求。
第三個區域:觀眾評審團的聽音區,垂直吊裝三組音箱LCR實現均勻覆蓋
由于這是一個比賽節目,現場觀眾評審的投票是至關重要的。此三組音箱便是為了保證聲音覆蓋的一致性,讓各個位置的觀眾 獲得一致的聽音感受,保證投票的公允性。
音響吊裝的位置,首先要滿足整個聲場的聽音覆蓋,要避免與其他工種吊掛的互相干擾,又要保證音箱高度在整體的畫面之上,避免音箱的穿幫。
主擴音響每組使用6只L-Acoustics K2音箱,負責舞臺的主要效果輸出。另外,采用Hi End Plus CL10+S22音柱音響作為補聲音箱系統。舞臺返送音箱系統主要采用Hi End Plus A15。
PA調音臺和Monitor調音臺均采用DiGiCo SD7 Quantum,OB調音臺使用DiGiCo Quantum 338,樂隊個人監聽系統主要采用Roland M48。學員演唱話筒采用Sennheiser SKM-9000;Shure AD系列無線話筒則用于無線頭戴式話筒以及樂器的無線話筒使用。
周邊產品使用到Lexicon 480L、WAVES SuperRack、UAD-LIVE等。整個音響系統采用3個SD RACK接口箱,總計168路通道。
《舞臺2023》的棚內拍攝部分是由李慶文導播領銜的卡特影像來完成。
由于舞臺設計是一個由多個表演區域組成的漩渦式圓形舞臺,所以在機位設計上要全方位考慮各個方向的拍攝角度,并且由于圓周外圍環繞著三個巨型LED屏幕以及攝影棚上方復雜的舞美燈架結構,給機位的架設尤其是特種機位的布設帶來很多困難,導播李慶文和他帶領的卡特影像團隊克服了重重困難,用一個個漂亮的鏡頭和畫面圓滿完成了這一季的拍攝任務。
以舞臺寓人生,《舞臺2023》的收官,濃縮了一群年輕人在人生不同坐標階段的樣態,觀眾也從節目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人遺憾錯過,有人驚鴻一瞬,有人舉重若輕,有人茫然跟隨……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為,都在這個舞臺上真誠地予以呈現。
這段歷程里凝聚著太多偶然與必然牽手后的起承轉合,而這,就是人生。
幕后主創
出品人:孫忠懷
總監制:韓志杰、龍丹妮
監制:邱越馬昊
制片人:多曉萌唐瑗
總導演:曹薇
執行總導演:劉子夏
特邀策劃:戴鑫
創意總監:王嘉爾(Jackson Wang)
舞臺制作團隊:劉子夏、戴宇軒、PLAN A、王嘉爾(Jackson Wang)
哇唧制作制片人:楊晶晶
總統籌:林俊偉
視覺組長:羅潔
秀導團隊:One Dragon studio
舞臺秀統籌:戴宇軒
舞臺秀導演:徐軒、李璐璐、若扎·馬合買提、姜彤、周越
演播廳技術顧問:唐勇
舞臺導攝團隊:長沙卡特影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導播:李慶文、黃建
導播助理:盧笛
藝術總監:唐焱
舞美總設計:張意
助理設計:吳浩、袁宇斌
燈光設計團隊:北京川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燈光總設計:武磊平
燈光設計:王濤、孫英英、鄧軍、王希洋
調色團隊:GVE視覺團隊
調色師:董錦業、張磊
像素燈條:李杰、胡雨翔
音響團隊
北京大東華翰視聽設備有限公司
廣州高達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音響設計:何飚
FOH調音師:張巍、荊中強
monitor調音師:楊帆
OB混音:車榮盛
特效總監:金天
特效技術:蔡加展、鄭嬌、趙廣義、傅海洋、張程蕓
真人秀舞美設計團隊:星碩視覺
真人秀舞美總設計:王默
真人秀舞美設計:孫遠博
燈光硬體
北京永盛嘉華廣告有限公司
莊福民、李喚興、曾正和、李新月、黃平文
舞美硬體
北京視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舞美總監:蔡儒卿
項目總監:梁國安
項目經理:程藝奇
施工經理:薛順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