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在中央和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下,云南省綠春縣在2013年被定為重慶大學的幫扶對象。而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哈尼族的傳統古歌——哈尼哈巴則作為文化扶貧與保護的重點方向之一。
在文化扶貧與聲景遺產保護的背景下,從2020年開始,重慶大學X-scape Lab的羅俊副教授、謝輝教授對當地哈尼哈巴所構成的地域聲景進行調研、錄制與數據庫的建立等工作。嘗試通過聲景生態學的研究視角,分析不同類型哈尼哈巴聲景的演繹特征與影響聲景變遷的因素,從而提出保護與重塑的措施,促進哈尼族傳統文化的傳承。
哈尼古歌《十月樂作》演繹場景
哈尼族棕扇舞演繹場景
哈尼族祝酒歌演繹場景
哈尼古歌——哈尼哈巴是哈尼族在漫長的生產生活中創造的古老歌謠,主要有創世史詩、遷徙史詩、敘事長詩、風俗禮儀、祭祀頌詞等體裁與內容,是哈尼族的婚喪嫁娶、祭祀、農耕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哈尼族的宗教文化與生活習俗特點,被稱為哈尼族的無字百科全書。
哈尼族四季生產調錄制現場
目前X-scape Lab已完成對哈尼哈巴錄制的一期建設、軟件平臺與上線工作。現已收集全景聲素材4T、200多小時視頻素材。后續將繼續進行采集梳理研究,不斷完善不同類型哈尼哈巴聲景數據庫的建立與錄制,分析哈尼哈巴聲景特征的變化規律與影響因素。基于云數字平臺、VR、32聲道聲場還原等技術,向國內外展示哈尼哈巴不同演繹場景的神秘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