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Avid旗艦等級參考系統,其組合包含Reference Pre Amplifier前級放大器、Reference Mono Amplifier單聲道后級放大器、Reference Two次旗艦落地音箱。訊源搭配的是Avid Acutus Reference Mono SP Turntable黑膠唱盤與紐西蘭Antipodes K50旗艦數碼流音樂服務器。 二十年成就一套完整產品 Avid的產品開發歷程在20年前由源頭開始,Avid的黑膠唱盤是相當出色的產品,源頭是美聲的最重要關鍵。近年為了延伸自家聲音理念,后續推出了電子設備與音箱,現今發燒友已經可以在多種價位帶直接完成一套純Avid的音響系統。從黑膠唱盤開始,他們持續研發唱頭放大器、放大器,也將產品觸角延伸到了音響系統最末端的音箱,而且一出手便是相當驚人的參考級Reference系列,由全航天鋁合金打造的音箱箱體,純黑的外觀和碩大的身形,使得音箱一進入市場便成功地奪取眾發燒友目光。 Reference系列目前有4個型號,命名很簡單直接,就是Reference One、Two、Three、Four,號碼越小的等級越高,體型越大,1與2號是落地型音箱,3與4號則為書架型音箱,彼此設計邏輯相同,材料也幾乎一樣,但體積相差不小,沒預算問題的人就是直接以空間大小去選擇型號。在視聽室中展示的是Reference Two,由照片就能看出已經是相當大型的音箱,金屬制箱體使得總重量達200公斤。 由控制振動進而控制聲音 Avid原廠設計師認為音箱與黑膠唱盤都是音響系統中振動來源較大的器材,黑膠唱盤有馬達帶動轉盤無時無刻在運作,而音箱則是靠單元持續振動發聲,設計不完善的話會使得必要的振動帶來不必要的振動,因此如何控制振動這件事成了非常關鍵的要素。參考一般傳統音箱,原廠直接選擇極為堅硬的航天級鋁合金作為音箱的箱體基礎設計,并以特殊固定方式盡力將單元產生的振動隔絕于箱體,避免產生共振箱音,將振動留在單元本身的話,需要將其消散排除,否則會反饋影響負責正在工作的振膜與音圈,因此Avid研究了相當特別的阻尼與振動排除設計在單元后方,藉此消除單元本身的不必要振動。 Reference Two不含腳錐與腳座的箱體高度為1250mm,當中具有1個28mm的高音單元,2個160mm(6吋)的中音單元,2個228mm(9吋)的低音單元,皆使用重量輕盈且高強度的大尺寸鈦音圈,提供出色的散熱能力,就算持續以大音量播放音樂也不用擔心內部溫度影響聲音,箱體后方具有低音反射孔,腳錐則為不銹鋼制成。音箱響應頻率24Hz – 22kHz(+/-3dB),靈敏度為90dB,阻抗4歐姆,推薦放大器功率為80~1200瓦。 終極前級加入頂級唱放 Avid的前級放大器有兩款,除了本套旗艦款以外還有另一套Celsus Pre Amplifier,皆為電源分離的兩件式雙聲道設計結構。電源是Avid在設計電子類產品非常重視的部分,在他們的黑膠唱盤設計中,也會以不同電源供應器來區別產品等級,例如這次使用的Acutus黑膠唱盤搭配不同電源供應器便等同位于不同等級表現,最頂級的電源供應器甚至比許多后級放大器更巨大。 回到這套Reference Pre Amplifier旗艦前級,獨立的電源供應器核心為三個供電分組,分別給予主電源、內部電子設備、音量控制,盡管前級放大器所需要的功率很小,但設計團隊仍然準備高達1Kva的電源變壓器搭配總數350,000uF的電容器,電容器的一半容量位于主電路機箱,一半位于獨立電源供應器中。主電路上使用的電容器超過30個,特別倒裝于電路背面,避免干擾主電路,更甚者還將55mm實心鋁塊加工鍍鎳后將電容器屏蔽屏蔽隔離,相當極致的做法。 主電路的布局邏輯與自家旗艦唱放Pulsare相同,完全平衡設計,但在Reference Pre Amplifier的唱放部分則改為主動RIAA設計,每一次的調整皆經由繼電器而不損害音樂訊號。這部前級的內建唱放可視為旗艦級,能夠同時連接4組唱頭輸入,包含2組XLR與2組RCA。一般線路輸入更多達6組,包含3組XLR與3組RCA,輸出則為2組XLR與2組RCA。 最好的音量控制用料 音量控制也是前級放大器的關鍵,許多數字或模擬的數字控制或多或少都會影響訊號造成損失與失真,差異的關鍵其實就在于成本。但Avid對旗艦產品沒有成本考量,采用頂級ALPS RK50電位器,極為精準耐用,常見于高階器材與錄音室產品中,號稱經上萬次旋轉也能維持精確,而且實際旋轉時的手感順服度極佳。Reference Pre Amplifier采用厚鋁塊切削外箱,外表作消光金屬表面處理,主電路機箱重量29公斤,電源供應器則為28公斤。 重量級單聲道后級放大器 Avid Reference Mono Amplifier是目前的旗艦單聲道后級放大器,除此之外還有同樣旗艦等級的Stereo雙聲道版本與另一款Celsus雙聲道后級。這部Reference Mono Amplifier花了原廠4年的時間開發,全平衡設計,內部包含2KVA電源變壓器與高達600,000uF的電容容量,能提供干凈的430瓦推力(8歐姆阻抗下),外殼上大型的散熱片能維持器材溫度,就算是特殊負載下也不必擔心。在聲音特點上,這部單聲道后級提供非常寬的工作頻寬,低頻強勁,具有重量感與真實感的表現。 每部重量達到68公斤,原廠提供專用滾輪方便用家移動定位,更有選配的隔離腳架。無論金屬部件或是內部電路皆由AVID自家位于英國Huntingdon工廠制作。 擁有無限潛力的音樂服務器 這次使用的訊源主要是Antipodes的新旗艦產品K50數位串流播放機,Antipodes Audio現在是專做數位串流訊源的紐西蘭公司,早期2004年時主要做發燒音響線材,在2009年轉型朝向當時正要蓬勃發展的網絡串流音樂服務器領域,并在2011年推出首款產品,并且獲得市場上的認可與眾多獎項。 我們之前使用過Antipodes CX與EX音樂服務器,聲音表現相當好。這回去到前便得知會使用最新K系列老大K50音樂服務器作為主要聆聽訊源。現場并準備了一臺同系列K10 Ripper機,直接能將我帶去的CD存入服務器當中聆聽,使我能夠在現場先以CD播放聆聽后馬上轉以K50聆聽比較,非常殘酷。 Antipodes K50是一臺功能完整的音樂服務器,可內置最高24TB的SSD硬盤,也能透過網絡串流播放音樂。原廠花費非常多心思在讓數位串流更好聽,而非僅是規格與功能的展示,例如內部的運算能力非常強,當面對龐大的音樂數據庫時能靈敏反應,在透過網絡取得音樂檔案后能恢復音樂該有的質量,并在使用DSP功能時不損失音樂質量,以App工作時提供最無干擾且干凈的連接。在輸出方面,Antipodes K50具備完全隔離的reclock引擎,在對應數位輸出時提供更精準的傳輸,并具備BNC輸出的飛秒時鐘訊號。 這部K50比起之前我測試過的機型提供給我更明顯的落差感,可以說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以往在數位串流與CD播放機的當場比較下,CD通常略勝一籌,但這一次K50似乎打破了這個經驗。讓我原本應將專注力完全放在Avid大系統上的聆聽不得不分神關注這部很厲害的音樂服務器。如果您正在找數位串流器材,我建議您千萬別忽視這個紐西蘭的品牌「Antipodes Audio」。 大師風范的能量展現 聆聽時都將我自己帶去的CD存入Antipodes K50里再播放,播放這張《Touch Yello》內的數首打擊樂,第一個感覺是Avid系統給予的并不是至剛至猛的低頻和沖擊力,而是龐然且內斂有度的鼓聲,提供并不是短暫刺激而是溫韻長存的拍擊,講得夸張一些就好比金庸對張三豐太極拳的敘述,感受到的是無窮無盡卻溫暖斯文的低頻能量。在速度上擁有秩序與控制力,井然有序、動靜皆宜,細節的清晰度上絲毫不缺,Avid系統表現得就是名家風范,絕非滿身肌肉的年輕小伙子。如果以這套系統的外型去揣測聲音會很剛烈的話,那么就錯了,這絕對是一套氣質與功力并存的參考級系統。 溫暖直接的情感傳達 再播放一張Carol Kidd的《Auld Lang Syne》,中文翻譯為舊日時光,由老虎魚所制作的專輯。Carol Kidd的聲音與唱功讓人感到極為溫暖,情感的展現與節奏的掌控讓音樂幾乎首首動聽,直入人心。在Avid系統的重播下,可說是同為英國出身的軟件硬件完美結合,Avid給予的是細節流露、情感直接且溫潤的聲色表現,演唱者的自然感猶如觸手可及,彷彿微風輕拂,能量感與舞臺感對這套旗艦系統可說信手捻來,游刃有余。 無法抵抗的旗艦水平 聽著這張Esoteric所發行的重制SACD專輯,播放專輯中的第二部分,由Radu Lupu演奏鋼琴與倫敦交響樂團的演出,指揮是André Previn,曲目則是Edvard Grieg的〈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Op. 16〉,開頭的鋼琴聲一下,勁道、透亮、份量瞬時爆發,展現出了旗艦級參考系統的權威感,音樂中的對比起伏與舞臺感都十足地自然、充沛,音響系統到了這等級,聽得是整體協調性均衡度、從容不迫的氣勢,要去認真計較音響性能的細項,那其實都已經不在話下,是第一流水平,Avid能給的是音樂感動、氛圍,透過優異的性能去營造、雕塑音樂現場。 Avid Reference Two Loudspeaker落地音箱規格: 前面板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