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至26日,由山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游廳、臨沂市委等聯合出品的民族歌劇《沂蒙山》在中國最高藝術殿堂國家大劇院震撼上演,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截至目前,民族歌劇《沂蒙山》在全國已是第70場巡演。
民族歌劇《沂蒙山》自2018年12月登上舞臺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被譽為中國民族歌劇史上的又一精品力作!
該劇劇目分為六幕,共有四十個唱段。歌劇以精深的思想、精湛的藝術和精良的制作,贏得了觀眾和專家們的一致好評,在全國影響力巨大。
山東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民族歌劇《沂蒙山》就是按照這個標準打造推出的新時代山東舞臺藝術的“高峰之作”。
民族歌劇《沂蒙山》作為山東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視察臨沂時關于大力弘揚沂蒙精神重要指示的一項重要文藝成果,旨在通過舞臺表演,全景式展現沂蒙人民為中國革命做出的巨大犧牲和歷史貢獻,以發揚光大“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
歌劇《沂蒙山》以沂蒙山根據地發展壯大的真實歷史為背景,以抗日戰爭為主線,以大青山突圍、淵子崖戰役為創作素材,講述了海棠、林生、夏荷、孫九龍等人在國家危亡與個人命運的緊密相連中,犧牲小我、軍民一心、團結抗戰的故事。歌劇不但生動展現了沂蒙山區群眾參軍參戰、擁軍支前的感人事跡,還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堅毅勇敢、無私奉獻的崖子村村民海棠就是其中的代表。
沂蒙山作為抗日戰爭時期我黨最重要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詩篇,百萬人民擁軍支前,十萬英烈血灑疆場,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巨大犧牲和卓越貢獻。
該劇自2016年10月著手策劃創作,為確保劇目創作質量,在歷時兩年的創作過程中,劇組先后11次到臨沂進行創作采風,反復重溫革命先烈英雄事跡,深切感受沂蒙人民對黨、對軍隊的深情厚誼和無限忠誠,為劇目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故事創意和劇本文本經過十余次座談研討、九次重大修改。
民族歌劇《沂蒙山》匯聚了國內一流的設計制作團隊。歌劇由黃定山總導演,欒凱作曲,王曉嶺、李文緒編劇,楊又青指揮,著名音響設計宋多多老師擔綱音響總設計,并邀請王麗達、王傳亮、張卓、金鄭健、楊小勇、蔣寧、雷巖等知名歌唱家飾演主要角色,組建起全國一流的創演團隊,強大的陣容為《沂蒙山》民族歌劇提供了高質量的內容保障。
著名音響設計宋多多老師指出,中國的歌劇有自己發展的歷史,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特點,所以在音響系統設計時要綜合考慮,因地適宜地選擇音響設備,大動態、可控性、高清晰度等性能指標能為創作表現錦上添花。
作為2018年民族歌劇傳承與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是弘揚民族藝術、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窗口。宋多多老師曾表示:“近20年來,由于國家處于改革開放攻堅時期,政治重心偏向經濟發展,對于民族歌劇創新發展投入不足,優秀劇目匱乏,無法產生像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江姐》、《北風吹》、《白毛女》等經典劇目那樣被傳唱。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時代的革新迫切要有能彰顯民族文化自信的藝術題材和形式,歌劇作為西洋“舶來品”,運用洋為中用的方法,結合新時代技術手段,與時俱進,創作出能廣為流傳的精品,為年輕人樹立深入人心的價值觀念,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精神。而音響設備要為藝術服務,既要貼切內容,又要做到語言清晰,動態范圍大,氛圍濃烈,使觀眾喜聞樂見,為表演增添濃墨重彩。”
歌劇演出的形式與需求和一般舞臺表演不同,在營造環境氛圍感上有更加強烈的追求,民族歌劇《沂蒙山》希望通過視覺觀感和聽覺內容的呈現傳達沂蒙人民艱苦奮斗,不畏犧牲的革命精神,在舞蹈和歌唱聲中引起觀眾深度共鳴。因此這就要求聲場的構建必須具有立體包圍感,同時又不影響舞美效果。
為此,舞臺兩側邊緣各設計了一組由KV2 Audio ES1.0*2+ES2.5*1+ES1.8*2擔綱主擴聲系統,并由兩臺配套功率放大控制器EPAK2500R管理及驅動,為觀眾區池座及樓座提供大動態高清晰的聲場覆蓋。在舞臺區,由于歌劇要以大山形式再現沂蒙環境地貌特征,還要滿足演員在臺上不同位置、不同歌唱方式的聲音需求,則選擇了KV2 Audio ESD Cube、ESD6、ESD36小尺寸揚聲器系統分布在舞臺不同位置,作為舞臺監聽,通過ESP4000功率放大器進行驅動,為不同表演區域構建了全方位高清晰的聲音覆蓋。
另外,為了表現真實的當時環境,在舞臺后區以及觀眾區周圍,均設計了ESD10及ESD6效果聲揚聲器系統,共有16個音效通道,真實還原了當時的情境。
整部劇分為6場,共有40個唱段,演唱形式豐富多樣,涵蓋了男女獨唱、對唱、二重唱、四重唱、混聲合唱等。每為演員身上都有微型無線話筒,總共有60多個,現場音樂全部由交響樂團提供,為了保持各樂器聲部的平衡,以及彌補樂池空間的限制,采用了40支有線樂器拾音器及合唱話筒。
中國國家大劇院是新“北京十六景”之一的地標性建筑,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西,人民大會堂西側。國家大劇院由法國建筑師保羅·安德魯主持設計,是亞洲最大的劇院綜合體。國家大劇院外觀呈半橢球形,東西方向長軸長度為212.20米,南北方向短軸長度為143.64米,建筑物高度為46.285米,總建筑面積約16.5萬平方米。設有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以及藝術展廳等。
中國國家大劇院于1958年被定為國慶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獲得黨中央批準立項,2008年12月19日獲“魯班獎”,2009年10月28日入選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
歌劇院是國家大劇院內最宏偉的建筑,以華麗輝煌的金色為主色調。主要上演歌劇、舞劇、芭蕾舞及大型文藝演出。觀眾廳設有池座一層和樓座三層,共有觀眾席2207個。樂池面積120平方米,可容納90人的三管編制樂隊。
歌劇院在墻面上安裝了弧形的金屬網,聲音可以透過,而金屬網后面的墻是多邊形,這樣就形成了視覺的弧形和聽覺空間的多邊形,做到了建筑聲學和劇場美學的結合,使得混響時間達到1.6秒。
舞臺兩側邊緣各設置了一組由KV2 Audio ES1.0*2+ES2.5*1+ES1.8*2組成的主擴聲系統,由兩臺專屬功率放大控制器KV2 Audio EPAK2500R管理及驅動,為觀眾區提供高清晰的聲場覆蓋。
為了不影響到舞美視覺效果,舞臺臺口中央設置了2只非常MINI的KV2 Audio ESD Cube單5寸全頻帶揚聲器系統作為中場前區監聽。
巍巍蒙山高,滔滔沂水長。民族歌劇《沂蒙山》書寫了民族革命精神,傳唱了紅色記憶。
三晚三臺演出,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場場座無虛席,獨具匠心的藝術創作不負眾望,讓現場觀眾宛若身臨光輝壯烈的革命歲月之中。在150分鐘觀演過程中,許多觀眾潸然淚下,雷鳴般的掌聲數次響徹全場!
特別鳴謝:
音響設計:宋多多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