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音樂人和聲音工作者,最嬌貴的是耳朵,做音樂需要較長時間跟音箱、耳機打交道,保護聽力就成了頭等大事。這篇文章就來聊一聊,音樂人如何養成良好的聽音習慣。
在《混音指南》的目錄頁之前的一頁上,作者 Roey Izhaki 寫了這樣兩段話:
> 就像不能讓品酒師去嘗滾燙的油一樣,你不能把尖利的針插進混音師耳內的鼓膜。但是我遇到過某些混音師,他們經常使用非常大的監聽電平,這就相當子將針插進自己的鼓膜一樣,對我們的職業要求是有致命傷害的。與將針插進鼓膜不同的是,由大的監聽電平所造成的聽覺損傷往往不會明顯地被人們所覺察,不管這種損害是立即顯現還是過了很長時間才表現出來。
> 用簡單的醫學用語形容就是,若干年之后,我們可能失去我們感知高頻聲音的 能力,其中的不幸者可能會喪失實際聽音的能力。在某些情況下,很大的監聽電平會對鼓膜造成永久性的損害,甚至造成耳普。 許多音頻工程師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都曾經遇到過幾次由監聽電平而產生的意外,多數人幸運地得以康復。但是,這種在腦子里持續出現一個7kHz純音的耳鳴現象可不怎么好受。
很多音樂人,尤其是從事現場擴聲和演出工作的,都曾出現過不同程度的聽覺不適,常石磊因為耳鳴的問題,很長一段時間睡不著覺。還有一些樂手老師,由于長時間承受舞臺的大聲壓,一只耳朵聽力急劇下降。所以音樂人要比普通聽眾,平時更要注意聽音習慣。
監聽音箱和耳機的正確打開方式
打開監聽音箱前,確認聲卡上的監聽音量,在把監聽音量調到較低水平。
佩戴監聽耳機前,先播放一段音頻從耳機中聽聲音,確認聲音不至于過大之后再戴上。
能夠養成以上兩條準則,可以最大程度的杜絕此類問題發生。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預計接下來播放的音頻,到底是多大聲,音樂軟件和設備會不會出故障,聲卡上的監聽音量會不會因為其他情況被復位到 0dB 等等突發情況。
把小音量調大是容易的,但等你聽到“轟”的一聲再把音量調小就已經來不及了,比起對聽力造成的損傷,燒了音箱都是小事兒。
聽音音量
使用監聽音箱時,監聽音量應低于標準監聽聲壓。混音棚的標準監聽聲壓是 85 dB SPL,這個響度更多用于最終檢查作品,實際工作時,為了減小聽覺疲勞,大概會在 70-75 dB 之間工作。 一個在一米以外尖叫的熊孩子,其聲壓大概是 85 dB,85dB 的監聽聲壓聽起來并不算很吵,不少人平時聽歌興致一來不自覺的加大音量,一不留神很容易超過了。
聲壓大小可以使用聲壓計或借助iPhone上的類似APP進行測量,經過測試以后,你大概會知道,在你的聲卡上把監聽音量調到什么位置,輸出的音量是 85 dB 左右,記住這個位置,平時不要讓輸出音量超過這個位置。
使用耳機聽音時,由于每個人對于音量大小的習慣不同,就像有的人口味偏咸有的人口味偏淡,耳機好像并沒有統一的標準。但原則上我認為,在能聽清的情況下,盡可能使用小的音量監聽。大音量必然更容易引起疲勞,造成聽力損傷。尤其盡量不要在嘈雜的環境下使用耳機,因為在嘈雜的環境下想要聽清,必然不得不調大音量。
此外,長期泡在棚里的音樂人,耳朵都很敏感,平時不要去太吵的場所,遠離隨時可能會發出尖叫的熊孩子。錄音室的錄音師去聽現場,一般都要隨身攜帶能降低音量的耳塞。
連續聽音時間及休息
使用監聽音箱工作,每連續聆聽一個小時,至少要休息五分鐘起身活動一下,不僅是為了耳朵,也為了身體的健康。在棚里的時候、可能每天要連續工作 8-12 小時,勞逸結合是很有必要的。長時間連續監聽更容易造成聽覺疲勞,影響對聲音判斷的準確性,從而降低效率。
監聽耳機比監聽音箱更容易疲勞,不僅有正常聆聽的疲勞,還有耳機本身的重量,耳機彈簧的壓力等因素,我個人認為,用耳機聽音樂的疲勞點是一張專輯左右,也就是不超過50分鐘。如果你每天使用耳機超過4個小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盡量使用音響。
上周在知乎還鬧過一個笑話,一位發燒友說他聽XX型號耳機,聽久了會疲勞,看了XX論壇說升級電源線會有改善,問我是否屬實,我回復他:是耳機聽久了就會累,你中毒太深了。耳機是不適合長時間佩戴的,再好的耳機都一樣。
如何發現聽覺疲勞?當你發現你在現有的響度下開始聽不清了,下意識想要調大音量時,可能就代表你需要休息了。如果把音量一直向上提升是沒有盡頭的,會超過標準監聽響度,帶來更大的傷害,顯然是錯誤的。我甚至會要求自己,在聽不清時,把音量調小,而不是調大,如果仍然聽不清,就停下來休息一會兒。
以上是關于如何養成正確的聽音習慣,保護聽力的幾條建議。
作者:陳明CMCC,錄音師,專業音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