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到來后,亞馬遜這樣的科技公司迅速引領了音箱市場,十幾年來在這個市場扮演先鋒角色的Sonos成了傳統企業。
(智能音箱被認為是AI時代第一個落地的產品。圖/視覺中國)
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Sonos公司,從2002年成立起就是挑戰傳統音箱的“激進者”。它最大的創舉是當其他音頻廠商還在 Hi-Fi 上死磕時,其利用 Wi-Fi 打通了音箱和流媒體服務,革新了收聽體驗。
Sonos因此將自己定義為一家創新型科技公司,生產家庭智能音響系統。
但世界變化太快,去年開始,互聯網公司發起的一場關于語音和音箱的革命席卷全球,主角是亞馬遜、蘋果、谷歌等巨型互聯網公司,Sonos與Bose、B&O等音箱巨頭一起,被歸到了傳統的那一邊,其“智能”的標簽逐漸被來自互聯網的語音助手概念所沖淡。
一夜之間,Sonos似乎交出了引領潮流的權杖。
互聯網沖擊并革新硬件,這個故事并非首次發生。先行者有手機、電視、汽車等,它們的演進路線大抵類似——一開始互聯網試圖另辟蹊徑奪取產業主導權,進而合作,最后融于行業,最終互聯網的作用更多在于倒逼行業革新,顛覆之事少有。
音箱領域即將發生的故事是否會延續這一路線?從目前來看不甚樂觀。2016年,亞馬遜智能語音音箱Echo的銷量已經超過Sonos全球銷量總和。
Sonos這次遇到了勁敵,挑戰之下,這家公司再次不按套路出牌。
10月初,Sonos宣布與亞馬遜語音系統Alexa合作,并推出智能音箱產品Sonos One。同時,這家公司還宣布明年將搭載谷歌和蘋果的語音助手,這意味著Sonos是目前傳統頂級音箱公司中,第一個全面擁抱互聯網語音助手的公司。
長遠戰略上,Sonos再度轉變定位,從經營產品,轉為打造開放的智能音箱平臺。Sonos平臺營銷總監Michael Papish告訴《財經》記者:“除了谷歌、亞馬遜、蘋果,未來所有的智能音箱廠商都可以集成到我們的平臺上來。”
截至目前,Sonos曾經的競爭者們,包括音箱公司Bose、B&O等,都未公布具體的智能音箱計劃。
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的智能音箱品牌已經超過100個,對于已經入局的巨頭來說,智能音箱只是智能語音服務中的一個過渡站點,對于跟風的中小公司來說,不得不跟;而對于Sonos來說,它是這個行業自然迭代的必經之路。
壓力下的轉型
今年6月,在蘋果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高級副總裁Phil Schiller介紹了即將面世的智能音箱產品HomePod。《財經》記者采訪的多個行業人士認為,這是智能音箱領域可集體發力的風向標。
當時,Phil Schiller在身后的大屏幕上放了一張Sonos的Play3產品圖,他說:“有的品牌想讓我們在家里無需連線就聽到極佳的音樂,但是這些產品并不是智能音箱。”
Strategy Analytics智慧家庭團隊總監David Watkins在給《財經》記者的郵件中強調:“蘋果HomePod將對Sonos發起直接競爭,因為蘋果的營銷重點在音箱音質和音樂流方面。”
被蘋果“點名”之后,Sonos中國區總裁王漢華此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Play3是我們比較老的產品了,要對比也應該對比我們的新產品,我們在音質上更有信心,同時我們對接了80個流媒體平臺,但蘋果只有Apple Music。”
蘋果沒有提及的是,Sonos的創始團隊均來自互聯網行業,也因此在早期為公司的產品注入了互聯網的基因,最初的產品里就有專門的移動控制器硬件終端,很早就開始與各個流媒體平臺進行合作,積累內容優勢。
智能手機興起后,Sonos又開發了適用于多種智能終端的控制App。此外,為了滿足用戶在不同的房間里安裝多個音箱的需求,還開發了多房間操作系統——用戶可以在App上控制所有的音箱。
借此,Sonos一度打破了由Bose、B&O、哈曼等公司領導的藍牙音箱市場,通過音聯網的概念,帶動了Wi-Fi音箱的概念,成為音箱領域翹楚。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在亞馬遜發布Echo之前,2014年,Sonos的音箱占整個Wi-Fi音箱市場50%的份額。
2016年,賺到錢的Sonos將全球旗艦店設于紐約曼哈頓寸土寸金的繁華商業區,比鄰多個奢侈品大牌。店內配置了數個造價高昂的獨立小房間,消費者可以在房間內體驗Sonos的全線產品。
15年來,Sonos也在嘗試新的變化,曼哈頓旗艦店內最顯眼的地方擺放了一臺復古黑膠音箱,是Sonos與圣地亞哥的音頻品牌Wrensilva的合作款,售價5000美元,搭配實木的外殼,是一次音箱與家具融合的嘗試。
人工智能時代到來之后,智能音箱被認為是第一個落地的產品,科技巨頭們迅速入場,市場格局再一次被打破。
這一次是亞馬遜引領了潮流。
2016年,亞馬遜Echo音箱出貨量超過500萬臺,Sonos排名跌至第二,出貨量剛剛超過400萬臺。跟在后面的是老牌音箱廠商Bose,銷量為160萬臺。
David Watkins說,亞馬遜憑借Alexa支持的Echo音箱系列獲得了成功秘訣,其快速成功確實對整個行業造成了沖擊。
今年3月,在一個行業大佬的內部分享會上,包括周鴻祎在內的多位互聯網公司高層形成了一個相對統一的觀點,他們認為,智能音箱是下一階段硬件產品中最有可能成為大品類的唯一方向。此后,短短半年時間內,中國市場上涌現出了數十個智能音箱品牌。
阿里巴巴發布了“天貓精靈”,科大訊飛和京東合資成立靈隆科技并發布了“叮咚音箱”,聯想推出了“聯想智能音箱”,小米推出了“小米AI音箱”,有谷歌投資背景的創業公司出門問問也發布了“問問音箱”,今年7月,阿里巴巴發布智能音箱產品和技術平臺,8月,騰訊也發布同類產品。
一時間,跟隨者甚眾。壓力之下,Sonos也在尋找解決方案。
去年,Sonos中國區的一名高層員工與貓王收音機創始人曾德鈞談論起智能音箱的發展,該員工問曾德鈞,“亞馬遜已經做了智能音箱,你覺得我們要不要做?”Sonos中國其實并不能主導集團戰略,那次談話也僅是一次行業交流。但Sonos的焦慮已經深入核心。
曾德鈞是國內最早進入智能音箱行業的人之一,早在Echo發布之前,他就參與了咚咚音箱和叮咚音箱的產品研發。在他看來,整個智能音箱領域有兩個關鍵產品,一個是2002年Sonos推出的帶有互聯網元素的音箱,另外一個就是2014年亞馬遜推出的Echo。
曾德鈞當時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建議,但從那次談話中,他意識到這家傳統音箱公司很快就要轉身了。
合作與競爭
Sonos針對音箱消費者做了一項調查,發現用戶想聽音樂時最快的途徑是語音指令,而拿出手機使用App或使用音箱上的觸控功能都遠遜于它。這很關鍵——用戶接入音樂的時間是音箱產品研發的重要指標。
2016年夏天,Sonos與亞馬遜展開合作,研究語音識別技術與公司產品的結合,“但最開始,幾乎毫無頭緒”。參與合作的Michael Papish回憶道。
按照Sonos的流程,他們需要解決產品設計、系統設計、CPU系統、散熱系統、觸摸感應等多項問題,這個過程耗費了整整12個月的時間。
兩個不同基因文化的團隊在合作中經常遇到爭議。例如,當用戶對著音箱說話的時候,播放中的音樂會自動把聲音調低,以便更好地聽清用戶指令。在這個技術的多房間系統應用策劃中,亞馬遜的想法是把所有房間的音箱聲音都下調,Sonos建議只把用戶正在說話的這個房間下調,其他房間保持原狀。
最終還是采用了Sonos的方案。
互聯網公司視音箱為入口,更想提供多元化服務,Sonos的目的則是提供更好的音樂服務。因此更注重音樂相關的語音交互。例如用戶可以語音要求播放HipHop音樂、爵士樂,或是幫助睡眠的音樂等,不需要再手動挑選。
Sonos One售價為199美元,低于蘋果即將推出的售價為349美元的HomePod,稍高于149美元的亞馬遜Echo。
盡管有摩擦,但Michael Papish認為這樣的交流也給兩個團隊都帶來了新的靈感。語音交互技術能夠讓Sonos的音箱更智能,而亞馬遜學到了Sonos的多房間系統,Echo的音質也得到了提升。
亞馬遜Alexa高級副總裁Tom Taylor也認同這種互補性,他說:“Alexa可以告訴用戶新聞、天氣和工作日程,Sonos則為用戶提供音質更好的音樂。”
不僅如此,對于亞馬遜來說,通過不同的硬件入口,將會有更多人使用Alexa來進行語音交互。
Sonos是否會成為科技公司在智能音箱領域的競爭對手?公司多位高管向《財經》記者強調,不會復制Echo的模式,也不會研究語音識別技術,目前合作關系大于競爭關系。
Sonos曾經的競爭者們,目前都未公布具體的智能音箱計劃。今年4月,Bose發布了兩款新產品,都沒有加入智能語音識別技術,重點依然放在了提升音質上。今年的柏林電子展上,B&O透露有與智能語音系統合作的計劃,但目前還未公布具體的進展。
主打音樂服務,Sonos打了一張看似安全的牌。研究機構Statista此前針對美國消費者的智能音箱使用進行了調研,發現用戶在智能音箱上進行最多的三項行為分別是:“常見問題”(60%)、“查詢天氣”(57%)和“聽音樂”(54%)。所有搭載語音助手的智能音箱產品,都能滿足前兩者,而在音樂服務上,Sonos經驗豐富,有一定的優勢。
但科技公司也已經開始推出更高音質的音箱。
就在Sonos宣布合作的同一天,谷歌推出了新的智能音箱產品Google Home Max,重點提升了音質,并支持大量的在線音樂服務,包括Spotify、Google Play Music、YouTube Music等。這與Sonos主打優勢幾乎一致。但售價更貴,為399美元,是目前市面上最貴的一款智能音箱產品。
再往前推幾天,9月底,亞馬遜也發布了音效更好的Echo Plus,支持杜比音效,配有專門的低音炮和高音單元,同時還支持二代語音識別技術、二代遠場麥克風技術,以及多房間聯合播放——這是他們從Sonos那里學到的技術。
除了音箱上的競爭,Sonos還面臨內容上的競爭,其他入局者也都看準了音樂內容市場。
蘋果從始至終都在強調HomePod的音樂播放能力,而非語音助手Siri;小米的智能音箱主打的就是豐富的音樂、音頻內容;喜馬拉雅FM聯合創始人兼聯席CEO余建軍在旗下智能音箱產品發布會上表示,內容是智能音箱的高頻需求,用戶購買一款硬件,主打的是背后的服務和內容。
音箱是內容的載體,Sonos與包括Apple Music、Spotify、QQ音樂、網易云音樂、喜馬拉雅等國內外超過80家音樂內容提供商合作,希望打造出一站式的音樂內容聚合平臺。
但有人認為,音樂內容的版權問題也是亞馬遜的優勢。“很多唱片都要在亞馬遜的平臺上售賣,因此亞馬遜在版權上是有優勢的。”北京聲智科技創始人兼CEO陳孝良告訴《財經》記者,“而Sonos手里沒有版權。”聲智科技為智能音箱公司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目前的客戶包括小米、海爾、創維等等。
Sonos則不這么認為,Sonos中國的一位負責人向《財經》記者提到,他們只是承載了一個平臺的責任,所有的音樂數據都是擁有版權的音樂服務商提供的,公司本身不會涉及到侵權的問題。
從目前Sonos合作的平臺量級來看,抵御亞馬遜也并非難事。
過去15年里,“慢公司”Sonos只有三個系列8款產品問世。而在過去兩年中,亞馬遜連續推出了4款不同的智能音箱產品,谷歌推出了3款,在硬件產品迭代越來越快的時代,Sonos的慢工細活模式是否適應,目前還是問號。
智能音箱的未來
科技公司將智能音箱視為家庭入口,具有戰略意義。陳孝良觀察到,科技巨頭們都將智能音箱牢牢握在手里,不想給潛在的競爭對手任何機會。
今年9月,谷歌下架亞馬遜Echo Show上的Youtube應用,理由是Echo Show展示的YouTube視頻不包含某些關鍵功能,如視頻推薦、頻道訂閱等,違反了谷歌的服務條款。
Echo Show是亞馬遜今年6月推出的帶有顯示屏的智能音箱產品,Youtube的下架意味著該產品上大量的視頻內容都將消失。
“巨頭做智能音箱不在乎賺錢,更在乎的是不能錯過。”陳孝良說道。
除了科技公司和音箱公司,硬件公司們也已加入戰局,包括索尼、三星、LG、聯想在內的多家公司都已經發布了新的智能音箱產品。
目前的參與者中,谷歌和亞馬遜這類科技公司手里有語音識別技術以及生態;Sonos在音箱品質上更勝一籌;小米、三星等硬件公司的優勢在于銷售渠道以及供應鏈。多位行業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擁有技術和生態的科技公司機會更大,能夠賦予智能音箱更多的功能。
智能音箱領域是否只有巨頭才有話語權,還未定論。
李志飛認為,未來會出現5個-10個廠商共同瓜分市場的局面。“智能硬件與軟件或互聯網行業不太一樣,互聯網的細分領域中,前兩名的公司能吃掉超過80%的市場,但在硬件行業中,例如智能手機領域,前五名加起來也只能占到50%左右的份額。”他說道。
與此同時,這不是一個大眾市場,GfK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整體零售量預計為35萬臺,而僅2017年上半年,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就超過2.3億部。
這意味著大量的公司未來將離開這個舞臺。
對于Sonos來說,無法掌握語音技術將會成為一個被動的因素,智能家居公司BroadLink CEO劉宗儒表示,智能音箱相比傳統音箱,是一個遠場設備(用戶的聲音指令和設備之間距離較遠),這就需要公司在產品出廠前進行360度的遠場調試,以保證產品的喚醒和靈敏度,“傳統音箱公司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僅靠音質也只能保證小眾音樂發燒友的市場,而未來,隨著其他音箱音質的進一步提升,這個小眾市場也岌岌可危。
基因往往決定了一家公司的發展命運。“Sonos的團隊來自于上一代互聯網公司,也就是雅虎、搜狐那一代,而現在是谷歌、亞馬遜、騰訊和阿里巴巴引領的新時代。”曾德鈞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