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期讀者能通過實踐案例加深對《通知》的理解,便于各地結合當地情況更好地引導廣場舞活動健康、文明、有序地開展。
近年來,隨著居民健身意識的增強,以中老年女性為主體的廣場舞愛好者,活躍在我國城市、鄉村的各個角落,廣場舞已經成為群眾參與度最廣泛的娛樂休閑活動之一。然而,伴隨著廣場舞的風靡,“噪音擾民”“搶占場地”等負面影響屢見報端,甚至由此引發一些惡性事件,如何對廣場舞進行引導和規范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近日,文化部、體育總局、民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關于引導廣場舞活動健康開展的通知》。《通知》是對今年中辦、國辦《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精神的落實和細化,為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創造了有利條件,營造了良好氛圍,亮點頻現。
軟硬兼顧:群眾需求是根本
在我國,廣場舞具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蓬勃開展的廣場舞活動,不僅在群眾強身健體、娛樂身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成為許多老年人的精神寄托,成為外來務工人員融入城市生活的紐帶。廣場舞大大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內容。
然而,廣場舞活動場地和設施的結構性欠缺問題日益凸顯,百姓高漲的文化需求與公共文化場地設施之間的矛盾成為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通知》一方面積極盤活存量,充分利用現有社會場地資源為基層群眾就近方便地提供廣場舞活動場地,另一方面大力優化場地布局,在舊城區改造和新城區建設當中強調配套建設相應的活動場地。同時還規定加大公共文化體育場館免費開放力度,實行錯時開放,適當延長夜間、休息日開放時間。這些舉措都將有利于緩解城區廣場舞活動場地緊張的問題。
同時,《通知》也充分考慮了群眾開展廣場舞活動的真實需求,在服務方面提出了許多具體措施。例如《通知》將廣場舞活動場地電源等基礎配套設施、活動設備器材等納入了保障范圍。并通過廣泛開展免費發放教學光盤、公益培訓、展演展示、原創作品征集評選等普及推廣活動,為廣大群眾更好地學跳廣場舞提供方便。這些措施都體現出以百姓訴求為出發點,求真務實的工作理念。
統籌協調:頂層設計是保障
廣場舞是基層文化陣地建設的重要依托,也是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抓手。廣場舞的健康、文明、有序開展需要常態化的機制保障。《通知》指出,要將廣場舞工作納入當地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群眾體育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公共文化服務協調機制的工作內容,意味著廣場舞活動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長期重要工作,廣場舞工作將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體系。
在組織領導方面,《通知》旨在整合協調各方資源,形成分工明確、統籌有力、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經費保障方面,除了加大政府購買力度之外,還提出積極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廣場舞工作,為廣場舞的持續發展提供長期動力。在隊伍建設方面,《通知》強調積極適應廣場舞活動蓬勃發展的需求,培養專兼職結合的廣場舞工作隊伍。在輿論引導方面,注重與時俱進,借助新媒體推動廣場舞的傳播和發展。
社會治理:依靠群眾是關鍵
群眾文化活動只有植根于群眾,才有生命力,廣場舞也不例外。實踐證明,廣場舞的普及和發展得益于群眾的自主創新。如廣西的采茶廣場舞、南京的蓮湘舞、山東的秧歌廣場舞、青海的撒拉族廣場舞等,群眾將這些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樣式與廣場舞結合,為廣場舞注入了嶄新活力。
廣場舞的規范和管理也必須依靠群眾,充分發揮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的作用。在這方面,許多地區已經積累了有益的實踐經驗。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早在2013年就成立了群眾廣場舞協會,該協會廣泛吸取群眾智慧,建立一系列自治制度,出臺了自治公約,有效降低了廣場舞的投訴率,使廣場舞成為溫江區一張亮麗的名片。
促進廣場舞健康發展,一方面要積極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引導和推動建立廣場舞協會等文化體育社團組織,吸納廣場舞團隊負責人、文藝骨干、社會體育指導員和群眾代表參與廣場舞管理;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也要主動作為,承擔起管理的職責。對此,《通知》明確要求要將廣場舞活動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建立由政府牽頭、相關部門依法管理、場地管理單位配合、社區居委會和業主委員會以及相關社會組織等廣泛參與的廣場舞活動管理機制。
在我國,廣場舞雖然發展的時間并不長,但發展速度之迅速、參與人員之廣泛有目共睹,由此帶來的諸多問題不可回避。政府對群眾的現實文化需求予以深切關注,主動面對問題并積極解決,此次廣場舞“新規”令人欣喜。實實在在地滿足群眾的文化期待,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應有之義。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