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搖吧
90年代末期,在國內經濟發達等地,一些白領人士漸漸地不再喜歡到那些過于喧鬧的迪吧,而在過于清靜的傳統酒吧又不能大膽發泄工作中的壓抑。精明的經營者開始改變了經營模式,于是,介于迪吧與傳統酒吧的慢搖吧便應運而生,并迅速風靡全國,成了目前最時尚的娛樂方式之一。慢搖標志著以舞曲為基礎的早期流行音樂的開始。慢搖吧是在那些不放任何的音樂除了舞曲的酒吧,discotheque(有譯作:的士夠格)后命名的。
娛樂業洗牌后 中國酒吧的生存模式
慢搖吧視聽(燈光音響)風格方面,燈光效果以LED,光纖等為背景基礎光,電腦燈、換色燈、及部份電腦效果燈為主光,色彩鮮而不耀,華麗而不夸張,配合慢搖音樂風格節奏同步設定。慢搖吧的音響對聲音重現要求高,而且有獨特的風格,以滿足消費群體的聽覺特性。 高中低頻段層次清晰分明,擴聲均勻,中高不刺,溫暖柔和。低頻富有彈性和豐滿度,沉且力度適中。
2.演藝吧
演藝吧從酒吧發展而成,最大特點是中間有一個舞臺,四下是成桌的客人,歌舞表演輪番上場,其間主持人插科打諢。演藝吧不同于單純的酒吧,也有別于歌劇院,更像于上世紀80年代末的歌舞廳。
很多演藝吧打著演藝吧的牌子,其實做的也只不過是花場的事。也有很多大型的演藝吧設計,但都成了劇院模式,跟「bar」這個字完全粘不上邊。老一輩進梨園是為了聽專業的戲曲,現一輩到演藝吧是為了看看女人走光、聽聽黃色笑話。
當中也有搞純演藝酒吧的,大多數老板因為自已是玩音樂的,但又完全不懂酒吧經營之道,更不懂服務之道,所以賺的錢很少。在這類酒吧里常見很多音樂驕子,耐何沒錢沒權只有站在那小小的舞臺噴灑一口熱血。但如果能夠掌握好自已的音樂特色與消費者的心里需求,音樂藝術與服務理念很好的容合,這類酒吧應該便是壽命最長、也最能轉錢的酒吧,只可惜掛羊頭賣羊肉的太少。
3.清吧
清吧就是以輕音樂為主、比較安靜、沒有DISCO或者熱舞女郎的那種酒吧。適合談天說地、朋友溝通感情、喝喝東西聊聊天的。相反的說法有很多,如熱吧、鬧吧等。清吧要的是良好的服務理念,以誠待客的經營造就品牌,“清吧投資的成功,對現場格局的要求至關重要”。
因清吧的經營特點,酒吧的設計也有自身的特色。除了燈光相對柔和溫暖以外,與鬧吧的紙醉金迷相比,酒吧吧臺、門廳、散臺的設計也會相對優雅。
4.立式酒吧
立式酒吧是傳統意義上的典型酒吧,即客人不需服務人員服務,一般自已直接到吧臺上喝飲料.”立式”并非指賓客必須站立飲酒,也不是指調酒師或服務員站立服務而言,它只是一種傳統習慣稱呼。
在這種酒吧里,有相當一部分客人是坐在吧臺前的高腳椅上飲酒,而調酒師則站在吧臺里邊,面對賓客進行操作.因調酒師始始終處在與賓客直接接觸中,所以也要求調酒師始終保持整潔的儀表,謙和有禮的態度,當然還必須掌握熟練的調酒技術來吸引客人。
5.現在又出現了所謂的678
678和蘇荷同在廣西南寧發家,總店甚至曾駐扎在一幢樓,是樓上樓下的關系,又同樣以連鎖的模式在全國急速擴張。連鎖夜店的標簽就是,統一的裝修風格,統一的音樂路線,總公司輸出管理,運用整個品牌的影響力,在不同的城市迅速站穩腳跟。他們打著的口號是“中國第三代酒吧”。
娛樂業洗牌后 中國酒吧的生存模式
既然把自己定義為第三代,那所謂的第一代酒吧,應該是SOS和G+之類的電音俱樂部,電子舞曲是主打;第二代則是88和爵色之類,演藝+音樂的模式。而678當然是另一種代表,他們想吸引的是一批更有消費能力的人。甚至為了迎合年齡段,推出一些中年人較能感同身受的主題派對。比如,喇叭褲、蛤蟆鏡之類。從主推的酒水上,他們選擇了更高端的皇家禮炮,而不是夜店通行的軒尼詩、芝華士等。
中國酒吧就這樣一直發展了多年,它們還能活多少時間誰也不清楚,因為酒吧的概念已經越來越模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