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主辦的“互聯網思維下的中國電影國際傳播暨《大電影的互動——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競爭策略可行性研究2》發布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于平、賈磊磊、丁亞平、沈梅、周星、劉瓊、周鐵東和墨西哥國立電影資料館媒體宣傳部副主任何塞·路易斯·奧爾特加·托雷斯、印度杜恩大學助理教授茅篤亮等和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的在職研究人員,圍繞互聯網思維與中國電影國際傳播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學術研討。
茅篤亮說:“如果要理解一個社會,如果要了解這個社會的文化,電影是很重要的一種工具。”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競爭策略的可行性研究,有著特別的文化意義和文化情懷。近些年,國產電影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在積極探尋海外市場,互聯網與電影的聯姻給中國電影實現國際化傳播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可能性。
據課題組首席專家丁亞平研究員介紹,2014年以來,中國藝術研究院承擔的2013年度國家社會科學藝術學重大項目《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競爭策略可行性研究》課題組圍繞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競爭策略這一核心主題,多次展開學術研討和調研活動。2014年,項目組完成了階段性成果《大電影的拓展——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競爭策略分析》的研究和出版工作。在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藝術研究院領導的指導下,經過課題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近日正式推出了50萬字的第二期階段性成果《大電影的互動——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競爭策略可行性研究2》。該成果由首席專家丁亞平主編、文化藝術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該成果系統研究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競爭與傳統問題,加強案例分析和實證研究,從六個不同角度探討了中國電影海外傳播的現實問題及前景,包括世界電影格局下的中國電影海外傳播文化戰略,敘事類型及海外觀眾的接受,數字化技術與互聯網轉型,資本運作與電影融資新變,華語電影在中國電影海外傳播中的特殊使命以及中國電影海外發展的相關政策、法規建設,不僅詳盡分析了2014年度中國電影國際化傳播的現狀及問題,而且提出許多具有針對性的對策。
該成果認為,中國電影在跨越式發展的同時,更呈現出多媒體時代的新特征,尤其是互聯網思維對中國電影產業的影響越來越大。這不僅體現在互聯網公司從融資、生產、發行等各個環節大舉進軍電影產業,還體現在電影IP爭奪、培育網生代觀眾等新的電影現象,這種互聯網與電影的聯姻給中國電影實現國際化傳播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可能性。當代電影怎么能夠融會貫通地有效推進國際傳播與海外市場拓展,如何體現文化自覺,追求創新實踐,直面現實生活,反映時代精神,仍然值得我們深入反思與研究。如果沒有對海外市場的深度理解,不了解“他者”視域下的中國電影形態,那么“走出去”的過程將難免出現瞎子摸象類的錯誤。基于此,課題組認為提高有關國家戰略和政策的執行力、加強互聯網思維、反思文化產業發展的規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影產業鏈和文化品牌等政策建議。
參加研討會的專家認為,中國電影海外市場競爭可行性策略研究中之所以加上“可行性”這3個字,就在于強調其中很強的探索性和務實性。我們在研究中國電影走出去或者海外推廣的時候,一定要研究國產電影生產的特點,要注意什么樣的價值觀、什么樣的敘事方式、什么樣的風格、什么樣的口味適合在海外傳播。同時也不能為了迎合海外傳播,把我們自己的東西、把我們電影的自己的優秀品格全都片面地放棄了。我們真的要走出去進行海外傳播的時候,就要認真思考我們自身的文化品性和文化品位是什么,而絕對不能僅僅是簡單地投人所好,模仿人家的東西所取得的效益都是短期的。最重要的是讓海外觀眾借助電影這個東西,更多地增進對中華文化的了解,知道今日中國的強大和繁榮。
與會者說,“互聯網+”對于電影藝術的意義在于它作為一種技術形式的存在,不僅是在技術層面上使藝術形式發生了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且通過這種改變,把藝術存在的整個的生態環境改變了,還使藝術內部也發生了變化。真正的互聯網思維是對傳統企業價值鏈的重新組合,體現在戰略、業務和組織三個層面。互聯網時代的電影藝術,如果停留在自娛自樂階段肯定是不行的。我們研究海外競爭策略就是為了互動,而互動的目的就是為了融合,就是為了參與一體化全球經濟的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