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2013年至2015年基本完成縣級市和有條件縣城的數字影院建設改造任務。目前,縣級電影院建設仍存在地區差異,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縣城觀眾看電影仍比較困難。
需求潛力有多大?
縣城群眾也喜歡看電影,這一點毫無疑問,而且口味與城里人沒有什么區別。河北一家縣級影院的經理告訴記者,他們影院一共有350多個座位,上座率最高時能達到90%,“去年暑期檔《功夫熊貓2》上映,觀眾來了不少;《失戀33天》大熱的時候,影院里也都是樂得咯咯笑的年輕人;今年‘情人節’上映影片《love》,早早就有情侶來訂票了”。
縣級電影市場是一片還未開發的“土地”,先行布局的企業已聞到了收獲的芬芳。以廣東大地院線為例,它以新興城市、縣級城市為主要陣地,目前旗下已有150多家影院,超過600塊銀幕,票房收入進入全國10強。大地院線的目標是,到2014年將影院擴展到250家,銀幕超過1000塊。同為全國10強的浙江時代院線,也加快了進軍縣級城市的步伐,他們都同樣看到了縣城觀眾對大銀幕的渴望。
此外,隨著數字影院的全面鋪開,一個偏僻的縣城要與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同步拿到拷貝,在技術上完全可以實現。而根據目前的電影發行放映體系,縣級影院只要加入院線,就能夠與院線中的其他城市影院一起拿到首輪播映的影片,像眼下城市影院熱映的《異星戰場》、《繡花鞋》,也會同期出現在縣城影院的銀幕上。
“種樹”容易“扎根”難?
然而,縣級電影院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記者采訪中發現,真正阻礙縣級電影院生根發芽的,主要是兩大問題:影院叫苦運營難,觀眾抱怨票價高。
根據國家的縣級城市電影院建設標準,10萬以下城區人口的縣級城市電影院建設總成本約500萬元至900萬元。而其觀影人次一年約為3萬至4萬。以去年全國城市平均票價37元計算,一個縣級影院的年票房收入約110萬元至150萬元。實際上,縣城票價還會低于這個價位。除去給片方、院線分賬,影院能自留的部分僅為50%左右,即55萬元至75萬元。在日常運營中,還有員工工資、水電費、設備維護費等日常性支出,影院難以支撐也是意料之中。
票價方面,山東、河北的幾家影院經理都告訴記者,如果票價能降到10元左右,觀眾就能接受了。可在提供拷貝時,制片方通常對首輪放映的影片有最低票價的限制。近幾年國產大片票價通常在30元左右,進口大片的最低限價也有10多元。價格上“一刀切”,但觀眾卻存在收入差距。對月收入3000元至4000元的縣城觀眾而言,看電影更成為難以承受的“奢侈”。
此外,當地觀影氛圍的營造、觀眾的培育,以及影院經營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等,都制約著縣級影院的建設運營。
怎樣實現廣覆蓋?
我國約有2000個縣級城市,它們是票房增長的蓄水池和生力軍。作為精神文化產品,電影不僅具有商業屬性,也具有社會屬性。所以國家才會投巨資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解決了億萬農村群眾看電影難的問題。那么縣級影院的建設能否借鑒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的經驗,走“政府補貼、市場運營”之路?
河北省在全國最先實現縣級數字影院全覆蓋。他們的經驗是,省委宣傳部從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中拿出1100萬元,為每個試點縣補貼資金50萬元。各試點縣一方面抓好配套資金的落實,另一方面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影院建設。在建設中,他們為原有的縣文化中心、禮堂等增加影院功能,大大節省了成本。在運營中,他們也有所創新,如河北由中聯院線擔負起對這些影院的規劃、設計、設備購置,以及經營、技術人員培訓等工作,為其提供部分“無息貸款”供其購買設備;影院方面則通過票房“回繳”的方式逐年還清,相當于“分期還貸”。
對于發行方來說,縣級城市的票房本就在現有的票房之外,多的每一分都是“錦上添花”。有影院建議,片方如將票價定得低一點,也將吸引更多縣城觀眾走進影院,也為自己培養更多的潛在客戶。分賬比例也不妨調整一下,至少縣級影院上繳的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和營業稅可以少一些。如此一來,建設運營縣級電影院就能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加入這項傳播歡樂的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