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創新之樹枝繁葉茂;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把億萬人民的聰明才智調動起來,就一定能夠迎來萬眾創新的熱潮。—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這些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強烈信號,引起了我省代表、委員們的廣泛關注。
在新常態下的經濟轉型過程中,科技創新無疑是重要抓手。那么,近年來,我省在科技創新方面都取得了哪些顯著成效?
李小松代表說,青海科技創新突飛猛進的發展,折射出了青海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信心和決心。多年來,我省已在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中小微企業發展、清潔生產示范、淘汰落后產能獎勵以及物聯網、電子信息產業等方面爭取資金7億多元,已形成了一批光伏制造、鹽湖化工、鋰電產業、合金制造、裝備制造等在全國有影響的產業集群,半導體級多晶硅等一批技術填補國內空白,電解鋁等行業能耗及排放指標已超過或接近國家先進水平,信息技術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快速應用與普及,極大地促進了新型工業體系的形成。
目前,全省已累計建成22個國家級科技平臺,省會西寧市被列入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各具特色的高新區在工業經濟中一枝獨秀,遍布全省的農業科技園區成為培育現代農業的重要基地,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到48.1%。
可見,青海科技創新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因此,影響我省技術創新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鄧曉輝代表一語道破。鄧曉輝說,人才是實現創新驅動的根本,青海由于條件艱苦,科技發展滯后,創新人才極度匱乏。因此,實施更加靈活的區域人才培養和引進政策,突出創新能力建設,應該是破解我省技術創新最大瓶頸的關鍵。
王艦委員說,作為一名科研人員,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調動科技人員創新積極性應該是今年工作的重點。我認為,就青海而言,在吸引高端人才的同時,更重要的還是要用好、培育好本土人才,通過重視對本土人才資源的培養,為我省實現一幅幅壯麗的藍圖提供雄厚的人才支撐。
科技創新帶來發展新動力(310328,基金吧)。按照《報告》要求,我省又該如何引導和促進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體?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要落實和完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扶持等普惠性政策,鼓勵企業增加創新投入。支持企業更多參與重大科技項目實施、科研平臺建設,推進企業主導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得擲地有聲。
李小松代表說,2015年是我省工業轉型升級的推進之年,我們將以生態保護倒逼結構調整,以創新驅動助推產業升級,加速培育新的增長點。將繼續化解過剩產能,鼓勵企業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大力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實施100個企業技術創新項目,實施鋰電產業擴能提升、裝備制造和生物產業發展、新材料產業鏈條延伸等工程,打造10個循環經濟產業集群、5個千億級產業基地,加快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