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保持穩定上升態勢
根據“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2015)”統計,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平均值從2010年的69.12上升至2015年的73.65,基本呈現正增長的態勢,年平均增速達到1.29%,增速比較理想,符合中央關于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決定的要求。在國家各項政策措施的推動下,我國文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快速增長,2014年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24017億元,增長12.5個百分點,增加值比重上升為3.77%,逐步向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邁進。
根據測算發現,2015年全國省市文化產業指數的均值達到了73.65,比2014年的73.61略有上升,但指數增速相對趨緩。全國各省市綜合指數排名與2014年相比有一定幅度變動,全國前十名的省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福建、四川、湖南和河北,平均得分為78.17。除湖南、四川以外,其余8個省市都位于東部地區。其中,2015年上海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了大幅提升,使得上海綜合指數(81.44)首次以微弱優勢超過北京(81.41),位居榜首。福建省市場環境、公共環境改善力度較大,四川省的科研環境有了較大提升,憑借這些優勢,福建、四川兩省進入全國前十名。
在文化產業分指數方面,各省市生產力指數排名與2014年相比整體上變化浮動較小,全國前十名的省市依次是山東、江蘇、廣東、浙江、四川、河北、江西、河南、上海和湖南,可以看出,有6個省份來自東部地區。且山東、湖南、湖北、內蒙古、西藏等省份生產力指數增長較快,年增長率在1.5%以上,說明這些省份在文化產業資源、人力、資本方面的投入力度有較大提升。
就影響力分指數來看,東部地區文化產業的經濟影響和社會影響比較明顯。位居全國前十名的省市有:北京、上海、浙江、廣東、江蘇、山東、福建、四川、湖南和河北,其中,僅有四川和湖南兩省不屬于東部地區,十省市的影響力指數平均得分為80.29。與2014年相比,影響力指數排名整體上有一定的變化,其中,河北、陜西、吉林、海南等影響力指數排名上升幅度較大,至少提升5個名次,北京、吉林、海南、上海、廣東分列影響力指數增長率前五名,年增長率在2.5%以上。
驅動力分指數方面,全國前十名的省市有北京、上海、福建、遼寧、青海、貴州、海南、浙江、吉林和湖南。和2014年相比,有比較多的省份排名上升幅度較大,比如上海、福建、海南、吉林、四川等,至少上升5個名次。從數值看,和2014年相比整體提升較大,驅動力指數平均值由2014年的73.85上升到74.80。從增速看,吉林、福建、上海、海南、四川分列增長率前五位,說明這些地方政府發展文化產業的決心比較大,措施比較得力,文化企業對政府所作的努力感受較深。
東部地區優于中西部地區
觀察2015年我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發現,不論是綜合指數,還是生產力、影響力和驅動力指數,全國前十名的省市中有一半以上位于東部地區。
具體表現在圖書館藏書量、藝術表演場館數量、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文化產業產出水平,公共服務、文化消費水平等方面。說明相比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的文化產業發展水平變現比較突出。從區域變化來看,連續6年,除了山西在2010年,四川在2011年、2012年、2013年、2015年,江西在2014年,湖南在2014年、2015年進入過綜合指數前十名外,其他進入前十名的都是東部沿海省份,東部地區經濟較為發達,各項公共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市場機制相對健全,文化需求比較豐富,這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發展基礎。憑借這些優勢,東部地區文化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中西部地區發展速度較快
通過文化產業綜合指數的增長率來看,連續6年中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水平普遍增長較快,例如,2015年指數增長最快的10個省市中有7個位于中西部地區,原因可能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中西部各省市地方政府進一步提高了對文化產業重視程度,從文化企業發展、科研水平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另一方面,東部地區文化產業經濟總量基數較大,增長速度不太容易顯現。
從均衡度分析來看,變異系數是衡量各個觀測變量之間均衡程度的數值,變異系數越小說明越均衡,短板越少。2010年至2013年變異系數呈下降趨勢,2014年至2015年有小幅上升。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同時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5個理念,其中協調發展的四大層次中首要的就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其余4個發展理念也與文化產業密切相關。因此,可以預見,文化產業的區域均衡發展將是未來面臨的重要課題。
[“中國省市文化產業發展指數(2015)”的數據來源于《中國文化文物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全國廣播影視發展情況統計摘要》、《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等政府統計數據以及市場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