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院魅影》大賣折射演出市場趨勢
5年前,廣州還是一個非常不被演出行業看好的城市。今年,原版音樂劇《劇院魅影》場場爆滿,首日票房破百萬元,并迅速突破4000萬元。顯然,5年來,廣州市民有了更多新的娛樂休閑選擇。而上演《劇院魅影》的廣州大劇院正是5年前建成的,劇院對一個城市的文化影響顯而易見。
對中國演出市場和觀眾的變化,10年來多次到中國演出的布萊德·里特爾也深有感觸。作為《劇院魅影》亞洲巡演的男主角,他曾于2003年、2013年兩次到上海演出。此次在廣州演出,他表示,跟10年前相比,中國的觀眾更懂表演了。“他們專注在演出本身,舞臺上演員的一舉一動,都能被觀眾感知,并給予反饋,或贊嘆、或驚訝、或感動……”
此次《劇院魅影》中國巡演的駐團導演菲利普·哥達瓦也表示,《劇院魅影》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音樂劇,但此前只在上海舉辦過巡演,是因為中國大部分劇院都因場地限制無法完全呈現該劇復雜的舞臺效果。現在,北京、上海、廣州都有可以上演這部劇的劇場,北京的天橋藝術中心還是為《劇院魅影》量身定造的,這可以看出中國演出市場的飛速變化。
文化消費對品牌劇目需求更高
隨著文化消費需求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的不斷成熟,價格將不再是決定演出票房的重要因素,劇目的藝術水平、制作的精良程度甚至劇場的效果體驗,都會影響觀眾的選擇。因此,通過引進品牌劇目,提升觀眾的欣賞水平,帶動自身制作和劇場技術水平的提升,從而全面提升演出市場是天橋藝術中心在經營層面的戰略思路。田元表示,隨著社會消費從重視物質享受轉向對精神享受的更大追求,劇場演出市場將迎來一個爆發式的增長,與此對應的是品牌劇目依舊為稀缺性資源。
正因為此,天橋藝術中心把自己的開幕大戲確定為“音樂劇之王”《劇院魅影》,并為引進這部劇做了艱苦的努力和細致的準備。
在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中,坐在二層樓座上會有很明顯的感觸:座位離舞臺距離很近,舞臺效果也沒有太多衰減。這個大劇場有1600個座位,通常這么大體量的劇場會有3層樓座,但為了提升觀眾體驗,劇院在建設階段經過多次實驗、溝通和論證,舍棄了三層樓座,并且將二層樓座向前推,使其圍繞舞臺分布。
這樣的改動在藝術中心的建設中不計其數。田元表示,《劇院魅影》為中國帶來的不只是一次視聽盛宴,而是通過近距離接觸這樣的大作,為國內的演出制作團隊提供制作理念、市場營銷、劇場硬件、舞臺技術等全方位的學習機會。在《劇院魅影》之后,天橋藝術中心還會引進更多品牌劇目,并最終實現打造原創中文版音樂劇的制作能力。
天橋致力成為北京的文化擔當
按照北京市西城區政府的規劃,“天橋演藝區”第一階段的建設(2010年至2015年)即將完成:天橋藝術大廈、天橋藝術中心已投入使用,天橋市民廣場、天橋匯等項目年底前竣工。隨后,演藝區將進入第二階段(2016年至2020年),對臘竹片區、先農壇片區進行建設。屆時,這里將大小劇場群集,特色街巷林立,為市民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全方位服務。
天橋藝術中心作為綜合性的劇場,現代化的劇場設施可以滿足多種演出形式的上演條件,在硬件上成為演藝區的基礎。在內容生產方面,其也能發揮核心優勢,打造演出產業的生態系統。在引進品牌劇目的基礎上,天橋藝術中心還將與國內外的演出機構合作,打造高品質的演出,并且致力于為新晉藝術家創造走向市場的機會,包括面向青年藝術創作者提出“新晉藝術家駐場計劃”,為有潛力的新晉藝術工作者搭建藝術創作、表演的孵化平臺,并提供創作資金、制作、場地、推廣等一系列支持,同時還將服務于作品的后續發展和青年藝術家的培育,結合自身資源助力青年藝術人才及作品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此外,在觀眾對劇場藝術認知不足的市場階段,高票價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觀眾走進劇場。對此,業內專家認為,天橋藝術中心首先要擴大消費群體,在提供高品質演出、確保同等票價位置優于所有劇場觀劇效果的基礎上,通過會員優惠、打包票價等形式,降低演出票價,刺激消費者走進劇場,體驗劇場藝術,培育觀眾對劇場藝術的興趣。田元表示,演出市場繁榮,除了需要現代化的劇場,觀眾的熱情、高品質的內容、完善的政策法規缺一不可。天橋藝術中心作為未來北京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間,將發揮自身優勢,完善藝術生態系統,促進天橋成為北京的文化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