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7環繞聲處理器
●頻率響應:20Hz-20kHz(除去低頻效果通道)/10-200Hz(低頻效果通道)●信噪比:>90dB(500mV輸入、500mV輸出)/>80dB(2V輸出、音量最大)●總諧波失真:<0.005%(20Hz-20kHz、2V輸出)●尺寸 (H×W×D):156×435×386mm●重量:10.9kg
M27七聲道功率放大器
●輸出功率:180 W(8Ω)×7●頻率響應:3Hz~100kH z (@-3.5dB)●信噪比:>90dB(@1W" 3Hz~100kHz(@-3.5dB)●信噪比:>90dB(@1W輸出)/>120dB(@額定功率)●總諧波失真:<0.005%(20Hz~20kHz)●尺寸(H×W×D):156×435×380mm●重量:14.1kg
優點:模塊化設計,方便日后升級;采用Hypex NCore D類放大模組,效率高,失真、噪音超低;整機聲音均衡,看電影和聽音樂都有不錯的效果
期待:盡快推出支持杜比全景聲,或Auro 3D的升級模塊
對于NAD,我似乎真的有點忽略了它。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大部分產品的外觀太樸素了。不像日系品牌器材那樣有著金光閃閃的外觀,一下子就被吸引住。自從Master系列推出后,不論外形和線路都經過重新設計,一看上去就知道這是高端系列。也因為這個Master系列,讓我對NAD有了重新的認識。第一款接觸的Master系列產品是M2數碼功放,純數字處理,失真、噪音非常低,聲音細節很多,音染很低,聽起來特別清澈純正,可謂是NAD近年來的一個突破。而家庭影院放大器方面,M17和M27是目前的新型號,取代以前M15 HD2/M25的旗艦地位。而這兩款新旗艦最近來到了雜志社編輯部,原本我只想放到“點評推介”欄目里,但用過后覺得驚喜不斷,所以我就改變了主意!
插卡式設計,方便日后升級
AV放大器是目前更新速度最快的影音器材之一。只要有新的視頻和環繞聲音頻格式出現,AV放大器就必須對進行升級才能對應這些新格式。如:4K、Dolby Atmos和Auro 3D等。其升級的手法對于廠家來講只有兩種。第一,出新型號產品;第二,保持原機基礎不變的情況下對視頻和音頻部分進行升級。前者的做法主要是日本品牌,由于用家需要重新購買新機型,成本較高。后者則是歐洲高端機型中常見的升級方式。它的音頻和視頻處理電路為模塊 化設計。需要升級時只需購買新的模塊就可以實現升級,其總體成本不會增加太多。NAD好幾年前推出的AV功放里面應用了這種設計。而作為旗艦級別的M17環繞聲處理器也采用這種設計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它的HDMI輸入輸出部分、視頻處理部分、多區播放部分的模擬輸入輸出等都是模塊化設計,裝卸很簡單,只要把兩顆固定螺絲扭松,就可以一整塊地拆出來。M17自帶HDMI模塊很不錯,4路輸入、2路輸出,還提供以太網接口,接入局域網后就能通過Apple iPad控制了。至于怎么操作,相信就不用我再詳細說了!
觸摸屏用起來的感覺太好了
良好的用戶體驗是當年影音廠商最重視的其中一個方面,畢竟器材最終都是給用戶用的,簡單、方便、直觀才是硬道理。除了上述的可用iPad控制器材外,M17還配置了一塊觸摸屏。除了顯示本體的播放狀態外,用戶可以通過觸摸屏來完成一部分的控制功能。例如,切換信號輸入端、選擇音效收聽模式、Audyssey音場處理、擴展區域控制一系列最常使用的功能。雖然觸摸屏為電阻屏,反應速度和流暢性肯定無法與電容屏對比。這對于被智能手機、平板“寵慣”了的用家來說,這樣的操作顯得更符合他們的要求,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了。
此外,M17/M27有一個比較有趣的設計。它們的工作切換開關都設置在前面板頂部的中間位置。所以,不細心留意的人很難找到這個開關。為什么要把開關設置在這個地方?主要的目的就要把功能按鍵盡可能地隱藏起來,讓面板看上去更整潔,表面上看不到任何的操作按鍵,這樣才顯得簡約和時尚。而且當器材開啟后,面板上面的NAD Logo就會泛起背光,這樣不僅更顯高檔,還能在暗光或者全黑的環境下都讓人知道這就是NAD的產品。
M17內部設計絕不馬虎
說完它的外部設計,再來看看它們的內部設計。我記得一些玩Hi-Fi的老燒們曾經說過“前級是一套系統中的靈魂”,籍此說明 前級在音響系統當中的重要性。如今,這句話在AV環繞聲處理器中同樣得到印證。M17的內部就非常重視相互干擾對音質的影響。HDMI模塊、視頻處理模塊、多區音視頻模塊通通都被獨立地安裝在一個銅制的空間內屏蔽起來,唯獨把多通道D/A轉換部分和模 擬放大部分獨立出來。同時,除了把上述線路屏蔽掉外,穩壓整流電路旁邊也安裝了一大塊銅片來遮擋,避免穩壓整流電路和顯示屏電路所產生的雜波信號干擾到D/A轉換電路和模擬放大電路,類似的這種設計方式用在很多高檔的Hi-Fi器材之中。例如,Marantz SA-1、CD7等高端機型就是代表之一了。不僅如此,供電部分也是完全獨立的。對于數字處理部分,即屏蔽在金屬殼內部的電路以開關電源供電,而D/A轉換部分和模擬放大部分則采用線性電源功能。這樣的設計方式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讓環繞聲處理器在重播CD唱片的時候得到更好的音質。
強悍的Hypex NCore D類放大模塊
M27后級為7聲道設計,內部有7個完全獨立的功放電路,每個放大電路的輸出功率為180W。M27實際上是NAD與荷蘭Hypex公司合作下的產物。Hypex目前的D類放大模塊產品有UcD系列和NCore系列,NAD的D7050、D3020等相對便宜的機型用UcD,而Master系列的功放則使用NCore系列的D類放大模組以及其供電模塊。M27的放大模組采用現成的NC400 NCore模塊,該模塊的厲害之處在于具有非常非常牛的指標。究竟有多牛?據廠方宣稱,NC400 NCore模塊在全功率輸出的情況下,其總諧波失真率僅為0.0007%。而當在1W輸出功率時,失真低得幾乎測不出來。信噪比方面,全功率輸出時為124dB;可驅動2Ω阻抗的能力;阻尼系數最大可達11000……正因為有著如此厲害性能,所以NCore D類 模塊近年來很火,很多高端Hi-Fi功放,以及專業有源監聽音箱的內置放大模塊都采用NCore系列放大模塊,加上NC400的體積很小,完全符合M27的機箱尺寸。
電源供電部分同樣采用Hypex的出品,型號為SMPS M2x,這款供電模塊在Hypex的官網上查不到任何的數據。但從型號分析,估計這塊供電線路是Hypex公司專門為M27而度身訂造的產品。每個放大線路都同時提供了平衡和非平衡輸入接口,可適應不同使用環境的需要。例如,兩臺機之間的擺放距離很近,非平衡即可。但如果擺放距離較遠的話,就需要考慮使用平衡傳輸,以減少長距離傳輸當中的損耗。
除此之外,NAD在NCore放大模組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氣囊功率技術。氣囊功率的原理就是功放不斷地檢測檢測音箱的阻抗,然后會相應地對電源的供給進行調整,能夠在短時間內向音箱提供足夠的驅動力。說到這,大家或許會問“那么柔性剪峰呢?”柔性剪峰的目的就是在大功率輸出的情況下降低失真,既然NCore的放大模組在全功率輸出狀態下的失真已經非常低了,根本不需要再用“柔性剪峰”來降低失真了。
展示另一種震撼
測試所采用的家庭影院音箱是M&K Sound S150THX系列,以及杰士RF-52系列音箱,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把它們用于家庭影院系統中。因為,它的聲音是典型的美式風格,開放、大氣、豪邁,很能爆。最早的時候,我用Denon AVC-A1HD來推,那時候的效果已經非常好了。踏入高清視頻/音頻年代后也換過好幾款的前后級,當然有日系的Onkyo、Marantz等、也有歐美系Lexicon、Arcam等等,效果當然又提升了。
如今嘗試用NAD M17/M27驅動,又是什么樣的效果呢?首先,在推力方面,180W的輸出功率在33多平方米的客廳環境內推M&K Sound S150THX和杰士RF-52系列是足夠有余,非常輕松地就讓音箱發出飽滿、磅礴,又大氣的聲音,豐滿的能量和聲音信息量有把整個空間都給充滿的趨勢。看《美國戰艦》這類科幻大片時,密蘇里號戰列艦的炮聲飽滿有勁,聲音的能量澎湃,且低頻的厚重感也不錯;看《諜中諜5》當時,湯姆克魯斯在風沙中追趕敵人的片段中,風沙來臨的一幕當中,可以讓我感受到風沙的音效從遠到近的移動,然后迎面沖過來的效果,而且聲音的清晰度和細節很多,那種感覺就好像千千萬萬顆沙子往你臉上打過來一樣,而進入風沙場景后,風沙音效的聲音包圍感很好,那種感覺又好像人被風沙團團圍住一樣真實。沒辦法,科技總是一天比一天進步,高清音效出來的效果就是不一樣。可想而知,如果M17能升級到支持杜比全景聲,或者Auro 3D音效時,再對應相應的藍光碟,效果肯定又是另一番新感覺了。
在聲音風格方面,M17/M27對聲音有著截然不同的詮釋方式。它并不是一味追求那種猛烈的音響效果,相反地它讓人聽起來覺得更細膩,更綿密一點,聽感上相對舒服一點。例如,它的中頻很清晰,也很鮮活,重播電影里面的音效。如,人聲、槍聲、子彈殼掉落在地等等這些鮮明的音效,但是它鮮明中不乏圓潤感;低頻是同樣的豐富,爆炸起來聲勢浩大,例如,萬馬奔騰,山泥傾瀉,又或者拳打腳踢的對打場面等等,M17/M27也能做出那種源源不絕,且力度豐滿的低頻效果。但是,這種低頻不失柔韌性,聽起來總有一種綿力,而非蠻力。所以,M17/M27的低頻聽起來不會讓人感到精神緊張,相反地多了一分親和力,少了一份張牙舞爪的感覺。
既然M17/M27的聲音并不是過于追求猛烈的音響效果,那是不是說它在音樂重播方面更有吸引力呢?的確是這樣!M17/M27在音樂重播上的確有有優勢!就好像重播Chris Botti的《波士頓音樂會》,從M17/M27身上能聽到那種有光澤感,又有圓潤感,且又柔美的小號音質,還有那種幽幽而來的空間泛音;聽《Dolby Amos Demonstration Disc》當中的《Bailando》時,從M17/M27身上能聽到一種節奏輕快,且富有動感和青春氣息的聲音;聽《2013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時,從M17/M27身上我又能感受到交響樂的規模感,以及感受到交響樂的聲音浮沉等等,這些都是M17/M27與生俱來的優勢。
了解器材的特性,才能玩得出彩
老燒們經常說,音響是一個系統,需要適合的搭配才能出到好的聲音。而要搭配得當,就必須先去了解器材的特性。究竟M17/ M27是什么特性的器材呢?我想說,M17/M27是一臺均衡的器材。我說M17/M27均衡,那是因為它們不會把追求一種聲音效果而為這種聲音效果做到極致,而是充分考慮到用戶的實際要求進行調校,追求重播不同類型的軟件都能有不錯的效果。例子很簡單,如果一臺功放把聲音做得強悍逼人,或許看電影的效果讓你覺得過癮,但你認為這樣的器材重播音樂好聽嗎?能聽到有光澤感, 又有圓潤感,且又柔美的小號音質嗎?能聽到節奏輕快,且富有動感和青春氣息的流行音樂嗎?相反,如果一臺僅僅重視良好聽感和優美音質的功放,那它又能表現出電影里面那些夸張刺激的音 響效果嗎?我相信大家已經心里有數了吧!所以,我不會說M17/M27的聲音效果有多么的好,我只說它是均衡的,你用它來看電影,還是聽音樂,它都能給你滿意的效果。
總結
作為NAD新一代的旗艦AV功放,NAD在外觀和操作方面比起過去更加細心,即要求外觀簡約時尚,又在操作上跟上潮流,也要易于操作,給客戶更好的用戶體驗感受。而最終的聲音重播方面,M17/M27是一款追求均衡的AV功放,控制力夠,力度好,但不粗暴對待;音色鮮活明快,但卻從不張揚外露,有這樣的一件器材實在比較難得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