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臺網融合進入體制瓶頸期—BIRTV展會觀察之二
更新時間:2014-9-10 16:32:10 編輯:孟子默 文章來源:音響網 調整文字大小:【
大中小】
[導讀] 為了面向全媒體展開運營,電視媒體也日益認識到新媒體版權問題。這涉及版權積累、精品內容版權與I(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打造——當然最重要的是統一的版權管理。何宗就表示:電視臺的版權管理與運作不僅要考慮廣播播放,而且要考慮到新媒體的版權價值以及電視臺對新媒體的發展需求。
由于電視媒體特點是集中優勢資源以突出精品,因此在版權管理方面,必然也要求統一管理、統一運營。
而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張銳認為:版權將成為電視臺與新媒體機構臺網聯動的重要切入點;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電視媒體的大部分收入來自版權分銷和IP授權。因此,對于具備精品內容制作能力的電視臺來說,如何在精品電視節目基礎上展開多元化的新媒體版權運營和多元化開發并實現價值最大化,將是其未來媒體融合發展中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
筆者在于業內專家溝通中還了解到,一些有前瞻性的內容制作機構,已經在內容策劃與設計階段就考慮全媒體環境下的傳播需求——甚至進一步考慮關聯產品電子商務等商業模式設計問題。
媒體融合之漫漫長遠:體制轉型是根本瓶頸
媒體融合涉及到復雜的轉型問題。特別是對國內電視媒體機構而言,這不僅僅是歷史包袱和市場需求認識問題,更是一個體制變革問題。實際上,對于媒體融合問題,很多業務專家都認為,到目前傳統媒體建設的新媒體平臺竟無一成功。蔣虎表示:他也承認這一悲觀事實,這是它的基本屬性造成的——即使在同一集團下,傳統媒體團隊與新媒體團隊也基本上各自為戰,在一個電視臺內各個業務中心各自發展,難以集中資源做強統一的后臺共同發展。
這是由于,我國傳統媒體機構特別是電視媒體機構依然承擔很大的公共文化服務與意識形態宣傳職責,這些公共文化發展規律與市場化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律不同,兩者出在不同的體制之下。因此,在一個電視臺內,在資源有限而訴求不同的條件下,其中的矛盾沖突是必然的。無錫城市臺新媒體部門、“智慧無錫”事業部總監林剛表示:為了降低這種矛盾,新媒體部門主動提出與傳統業務部門“不爭利”的口號,甚至其新媒體業務收入都由傳統編輯部會計部門進行出納和相關管理。林剛表示:“智慧無錫”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去做傳統媒體已經做過那些經營”,“拉廣告,做活動,搞演出,做一些其他有償性的報道,我們全部去掉,我們不去爭利”;“智慧無錫只要一點,要用戶”,只要有了規模用戶,商業問題就嫩鞏固解決。
與蘇州電視臺類似(參考本人在去年BIRTV期間的撰文《臺網融合漸行漸近》),無錫電視臺作為一個城市臺,基于傳統電視臺的公信力、定位于本地化信息傳播服務,并借助于移動互聯手手段,走出一條極具特色的新媒體發展之路,其中的一些發展思路很值得。但考慮到我國廣電機構復雜的“四級辦”架構,不同級別的電視臺面臨的具體問題不同,上述矛盾的表現形式和復雜程度各不相同。
在與全國各地各級電視臺的溝通交流后,蔣虎就深刻意識到:這種中國式的新媒體融合路徑一定是開創性的,各地沒有一種模式一定是合理的,沒有一種經驗必然是成立的,“只能各走各的路”。
中廣研究認為,解上述體制問題的根本途徑是:厘清公益文化服務于文化產業服務,特別是將經營性資產剝離進行公司化經營管理!在此基礎上,積極引入外部資產,通過混合經營加速媒體融合!
“這是最好的時代!”
總的來說,目前電視媒體在公信力和廣告市場吸引力方面依然具備明顯的優勢。因此,對很多具備一定市場競爭力的電視臺而言,臺網融合不僅是一個必須貫徹完成的政策目標,更是未來的發展機遇。林剛表示:目前是電視還處在其黃金時期,正是整合其它媒體的最好時間——但這個窗口期也就是在這一兩年;而過了黃金時間,就將成為被整合者!
對于媒體融合存在種種困難,蔣虎在其講演中最后表示:不管怎樣,“唯一要堅持的是臺網融合、報網融合,尤其是建設更大的媒體!”
文章來源:音響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網友評論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