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深改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習近平總書記在相關講話中指出: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確保融合發展沿著正確方向推進。筆者此前在微信表示:這或將是近年來文化領域改革與發展最重要的政策指示。這一政策趨勢也必然成為本次BIRTV活動的主流聲音。
在BIRTV展會期間,筆者在不同場合都感受到這一點。在中廣互聯承辦的臺長論壇上,許多電視臺和媒體集團相關領導都表示:在上述政策推動之下,目前全國各地的各級電視臺都“動”起來了。北京電視臺新媒體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蔣虎表示:從習總書記講話以來,北京電視臺方面方面已經連續開了6、7個會議,其中新媒體部門“整夜整夜”都在撰寫“必須能夠達到這樣要求的一些材料”。
在主題報告會上,中央電視臺總編輯、副臺長羅明表示:要建設跨媒體的一體化采編播運營體系,新媒體人員要派駐到節目生產過程之中,實現全媒體采編;在傳播方面以實現新媒體首發、多媒體互動的格局。在臺長論壇上,中央電視臺副臺長何宗就在題為《從電視到大視頻》的報告中則指出:在“大視頻”概念下,并不存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分,只有無處不在的“泛媒體”或“大媒體”。因此,在電視媒體的應對舉措建議方面,何宗就臺長指出:在組織架構上要“打造面向大視頻的一體化組織機制”,要適應快速傳播及統一媒體資源管理的要求成立整合的“超級編輯部”;進一步地,為了“從內容為王過渡到大視頻服務”,在節目設計和制作方面要大量引入用戶互動參與,在播出方面要全面考慮用戶情境化體驗,從原來的內容服務提供思維轉變為多樣化媒體“應用”服務思維。可見,上述兩位臺長在內容生產與組織的一體化運營方面的觀點是一致的。
從技術角度看,國內電視媒體機構基本認識到,為了適應媒體融合趨勢,特別是適應“超級編輯部”的組織發展需求,必須依靠云計算技術建立統一的媒體資源管理和統一云播放平臺。筆者在BIRTV參展過程中也發現:像索尼、松下這些制作設備提供商在炫美女中展現其高清攝像與制作能力,而國內新奧特、索貝、大洋等在內主流廣電設備商紛紛針對電視臺的新媒體發展與融合需求,推出全臺網的演播室及云分發解決方案。在裝扮各樣的演播室中,除了VR(虛擬現實)應用之外,更多是直播一體化、全臺網這樣的關鍵詞。
總之,不管是從意識層面、路徑探索層面和技術支撐層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一些關鍵字
羅明說,推動臺網融合要敢于改革創新。央視新媒體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傳統媒體建設新興媒體,“你是你,我是我”;第二階段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互動發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三階段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這一說法比較生動地體現了國內主流電視媒體的階段性發展特征。筆者認為,包括央視在內的大部分的電視媒體集團,目前其新媒體團隊和傳統媒體團隊都是分開運營的,兩個部分有不同的發展目標,處在“你是你,我是我”的架構之下。通常的情況是,傳統媒體以收視率為核心出發點,而新媒體部分更多被要求以收入為主要目標。這種架構下,很可能產生利益矛盾問題。某個城市臺的新媒體主任表示:在與業內人士的交流中發現,“估計所有在傳統媒體集團做新媒體的都會有一種感覺,傳統媒體不待見我們,表面上都支持,實際支持力度很低”。可見,新媒體部門先天的弱勢的地位很容易時期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
而此前業內各方經常提及的“全媒體”概念則更多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架構。按照這種架構,傳統媒體在節目生產(采編環節)中就開始運用新媒體技術和新媒體元素。而“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架構,則需要建立在統一的目標導向、統一的資源整合、統一的考核指標之下產生。
事實上,在路徑探索層面,為了推進兩者的融合,必須在組織體制方式采取一些非常關鍵性舉措。這其中,在管考核理機制方面針對兩者設置一些共同的考核機制就是一個重要的舉措。BBC之前在推動傳統編輯團隊和新媒體團隊融合過程中,就提出了“1+1”創新管理機制。按照該機制,對于新媒體產品,一定要有一個內容的負責人和一個技術負責人共同審批授權,因為他們共同對新媒體產品負責——兩個負責人就共同的產品目標、產品預算信息進行“分享”,甚至兩個團隊里的資深位置一定需要兩個人協同招聘。
而在國內,全媒體收視評估體系正在成為這種關鍵性的融合機制。何宗就表示:對電視臺來說,要盡早建立基于廣大受眾收視行為的收視評估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將之作為衡量和檢驗傳播效果的根本手段,由此推動內部機制的變革,推動節目制作的創新以及內部組織機構的融合。羅明也認為需要建立“跨媒體的考評體系”,“由單一電視收視調查,轉為跨媒體傳播的效果監測”。
|